100萬,選學區(qū)房or優(yōu)質私立?

2024-7-10 13:18 原創(chuàng) · 圖片1

德國沒有學區(qū)房一說,大部分的孩子也都是上的免費公立。所以,兩條我都不選。

我們家的房子,選在娃爸公司2公里的地方。買房時想的是,有了娃,我們大概率是會留在德國。在德國,比斯圖加特更好的地方是慕尼黑,房價也更貴,進寶馬不容易,我們換過去的可能性不大。留在斯圖加特,大概率就是奔馳了,保時捷當然更好,但是要人少,基本只要本地人,也很難進。娃爸這個車廠打工人,選擇不多。我的工作嘛,市場環(huán)境供小于求,到處都有醫(yī)院,工作機會多,去哪都可以。多年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跟著娃爸從東德的德累斯頓來了斯圖加特。

買的房子在新區(qū),搬過來的鄰居大多是和我們年齡相近,帶孩子的家庭。所以,娃們在小區(qū)里有很多朋友,好些都是一起上幼兒園,小學,現(xiàn)在一起上中學。這些鄰居,很多都是娃爸的大廠同事,娃足球比賽的時候會碰上,中午在公司食堂吃飯的時候,也能碰上。據娃統(tǒng)計,兩人班上各有一半的同學的爸爸在奔馳上班,學校是妥妥的子弟中學。

關于學校,德國還是公立學校居多,倆娃小學就是上的村里的對口小學,4年。小升初時,我一度想讓娃去考斯圖加特市里的高智商班,被娃爸立馬打破。他認為,家門口300米的中學就可以了,沒必要去30公里外的高智商班,把時間都花在路上。目前看,這是個明智的選擇。家門口的中學,有各個Profil,選擇很多,有德英雙語班。近十年,很多中國家庭,為了去我們家對面的這所學校,把房子買在了我們小區(qū)。我們在這住了十多年,生生把這住成了中國人眼里的“學區(qū)房”。

我一直的觀點就是,量力而為,對孩子,對自己都一樣。房子,買個能力范圍內能承受的;學校,選個合適孩子的。既要又要,萬一踏空,很容易把自己比如絕境,進退兩難。一個人,付出得越多,要求自然而然就會更高,孩子達不到要求,情緒就會暴躁,影響親子關系。時間花在情緒上了,就不容易專注在學習上,人還很累,學習不好,成績下降,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種嘗試,我也做過一次。新冠前,想著讓老大的鋼琴彈得更好一點,換到了斯圖加特名師那。上課地點遠了,老師要求高了,花銷也大大提高。半年時間,就把我搞得精疲力盡,疲于奔命,時常和老大劍拔弩張。還好,老師最后也沒看上我們,找了個機會,把我們勸退了,我也如負釋重。當時的具體情況,我還寫了一篇文章: 
 

還是那句話,養(yǎng)娃,首先要保證自己開心,娃才能開心。不讓自己太辛苦,人才會開心?? 
 


回應1 舉報
贊8
收藏3
1年前
說的太對了,心態(tài)要好,雞娃是大人想雞,娃能配合已經不容易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大小愛玩在斯圖
大小愛玩在斯圖
2012
2009
作者熱門日志
和孩子一起學唐詩  贊73 · 收藏328 · 評論13
德語分級閱讀及書單  贊15 · 收藏105 · 評論6
普娃能被培養(yǎng)成學霸嗎?  贊29 · 收藏90 · 評論3
和小朋友一起學德語  贊21 · 收藏87 · 評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