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認為在體育上進行投入當然值得,但凡事有度。
我幼兒園時被選中練體操,雖然不是小朋友中最好的一個,卻也打下了堅實的童子功,升入小學后沒有體操隊,和另一個小朋友一起轉(zhuǎn)到學校武術(shù)隊,我在校武術(shù)隊練到三年級就停了,原因是我太軟,沒有武術(shù)的硬勁兒,那個小朋友選送到少體校接受更專業(yè)的訓練。我們沒有什么興趣班,這些也都是免費的,確實我們兩人身體都特別好,但是占用時間是真的,我們沒有興趣班,但我們是可以去發(fā)展自己的興趣的,我看了特別多的書,我媽趁機給我補數(shù)學和英語,這些對后來中學學習很有用。
再回到體育成績與體育鍛煉,初中我都是體育特困生,只擅長技巧類項目而沒有力量沒有速度沒有耐力的我,三項考試中一項優(yōu)秀一項及格一項拼命都不及格;靠著文化高分直升本校高中遇到體育老師當了我們?nèi)甑陌嘀魅?,三年中我們的體育課絕大多數(shù)都給各科老師用了,我們的體育課是:堅持了三年晨跑1500米,每個假期全班學武術(shù),課間全班做廣播體操為的是拿學校廣播操比賽第一名。我們另類體育鍛煉的結(jié)果就是個個身體好,體育成績優(yōu)秀,大學時我還在學校中長跑里拿了個第四名。我們其實都稱不上專業(yè),但是體育鍛煉的目的達到了,也沒耽誤事兒,就挺好的。
我家小朋友小時候都沒有進行特別的體育訓練,初中報名參加學校排球隊被錄取后,跟著球隊練習、假期集訓、出外打比賽,這些確實非常占用時間,但是她已經(jīng)長大到會自己安排自己分配時間了,這個時候,體育不只是鍛煉身體這么簡單了。
這次我家小朋友在國外上學,第一件事就是參加校排球隊,第一個朋友圈就是球隊的隊友,她沒花太多時間就融入學校了,體育項目功不可沒。
我覺得,娃小的時候保持一定量的運動量,所謂專業(yè)就是比門外漢懂的多一點完成質(zhì)量更好一點就可以了,過多的時間投入包括孩子的感情投入,會誤導我們對體育項目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還是適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