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的應用類題目,存在的意義就在于此??上Т蠹页0巡煌愋偷膽妙}嚴格劃分門類,給每一種題型總結出套路和公式,完全忽視了它們本該具備的串聯(lián)啟發(fā)作用。
例如,高年級會遇到的時鐘問題:4點38分,時針和分針的角度是多少?(圖2-14)
6
圖2-14時鐘問題
這看似是個新問題,在奧數(shù)里甚至有專門的章節(jié)講解分析,給孩子一些套路和公式。倘若以串聯(lián)和貫通的角度去思考,這難道不就是很多低年級知識點的組合拓展嗎?它包括以下模塊:①角度概念;②速度概念;③分數(shù)運算的意義;④時鐘系統(tǒng)認識;⑤進制的理解。
只要孩子把之前的五個模塊理解清楚,并有拓展延伸的意識,這道題就根本不是一道新題,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組而已(圖2-15)。它唯一的意義,就是向你提供一種啟示:低年級學的那些東西都有什么用處?究竟還有哪些神奇的組合應用可能?
時鐘問題的葉子,同時給下面五個模塊輸送營養(yǎng),強健
律。通過給每一塊積木增加上下的觸須(基礎原理意識、應用擴展意識),給整個建筑增加根系(興趣、思維、感知的底層素養(yǎng)),在上層增加閃動的綠葉(高層應用啟發(fā)底層模塊的思想),這簡直變成了一棵樹呀。
我們常對孩子講,要把數(shù)學學得“活”一點。像一棵樹一般,有扎實的基礎、成長的潛力,變幻的美感、風吹沙沙響的韻律。然而,我們卻親手把一塊塊孤立的積木遞到孩子手里,把他們關在模塊內苦刷習題。如此教法,他們是無法真正成長為一棵樹的。即便一開始壘得快一點,那仍然只是一堆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