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懵了。
因為,我就是那個四肢不發(fā)達的人。從小學到大學,跑步倒數第一的名次穩(wěn)穩(wěn)地拿著,為了過中考體育,別人半夜三更在睡覺,我深更半夜地在練習投鉛球。
我從小最羨慕的,不是美麗動人的班花,而是輕輕松松就能跑個第一,輕輕松松就能跳老遠的女孩子,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還有,我童年最大的陰影一是來自后媽,二是來自體育。
所以,我特別認真地看了很多資料。
主要有兩種聲音:
第一種聲音是:好事,從此以后,體育課老師不會生病了,孩子的身體素質能提升起來了。
第二種聲音是:搞什么鬼,這是要把孩子逼成十項全能嘛,把體育放進考試,又變成應試教育了!
更多人的想法是:真正學好一門體育和藝術,都是要靠錢和時間堆出來的,你準備好錢了嗎?
我個人推測這段時間應該是這么一個過程:
首先,大家群情沸騰,討論紛紛。持續(xù)時間:大約為一周。
然后,大家去看各種已有經驗,討論對策。持續(xù)時間:大約一周。
再然后,大家會去重新布局孩子的教育問題,體育該報的報,藝術該報的報。持續(xù)時間:大約半個月。
再然后,老父親老母親覺得更加有掙錢的動力了,從此更加勤奮地工作,孩子的時間更加安排的充實,樓下找伙伴玩,不存在的,有這個時間,不如體鍛?;蛘吒纱啻蠹乙黄痼w鍛,多和諧,多有愛。
再然后,各種一起鍛煉群,陪娃跑步群都建起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再然后,老父親老母親們,從只會奧數和英語,現在也要學會至少兩門體育技能,兩門藝術的基礎知識,真是活生生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至于商業(yè)機構,只要聞到了家長焦慮的一丁點氣息,就知道該怎么辦了。
中考專用體育鞋,中考專用跳繩,中考專用鉛球、專用羽毛球拍……(家里的收納需要擴容了)
培訓機構又迎來了新的一輪生機:跳繩輔導班,體操鍛煉班……原來一個學校3000人可能只有300人報名,現在估計會有1300人報名。哎呀呀,真擔心他們的前臺被擠爆。強烈建議他們采取搖號的方式。
家對面的健身房要是機靈點,應該趕緊調整地盤,搞一些孩子用的健身設施去,大人嘛,就算再怎么舍不得投資自己,孩子總是舍得的。
甚至書店也可以考慮一下微改革:在看書的地方加入各種鍛煉設施,結合場景,做一番新的嘗試,說不定能夠煥發(fā)一番新的生命力。
估計一些新發(fā)明也會出現,比如可以一邊跑步一邊上網課的跑步機。
當然,各種各樣的競賽是免不了要辦的:跳繩大賽,羽毛球大賽……說不定還能來一個“小學生必須參加的十項比賽”。
不是有鐵人三項么,我們來創(chuàng)新一下,來一個鐵娃四項,五項六七項。
生活在這個時代,你不僅能看見最全面發(fā)展的娃,最全能的家長,還有最新式的運動體驗。
你要問我開不開心:我的心情,極為復雜。
這是教育部出的一個奇招。
多少年來號召減負,減了嗎?沒有。體育課老師該生病還是照樣生病,孩子上完學校的課再去上輔導班的課,連軸轉。
既然這招不行,那我干脆釜底抽薪,我把體育給提到100分,體育課老師總不能生病了吧,孩子非得上輔導班的課,沒問題,反正你得抽時間把體育也鍛煉了。
招是奇招,但能不能很好地實施,我個人卻是非常擔心。
因為體育鍛煉,真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增進我們的身體健康。
然而,眾所周知的另一件事是:大多數體育運動員,他們并不健康。
體育鍛煉是一件非常需要專業(yè)指導,科學操作的事情。
普通家長知道怎么指導孩子體育鍛煉嗎?大多數并不知道的。
那么體育老師能貫徹好這件事情嗎?他除了體育鍛煉外,能在運動醫(yī)學方面、情緒引導方面有研究嗎?
體育老師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時,體育老師的培養(yǎng)標準考核標準,也應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而這些,如何能保證?
藝術能建立孩子的審美,而這,也需要有更合適的老師。
而且,考試如何評定?
以前我會和孩子說:喜歡畫畫你就畫吧。
現在我得和孩子說:畫吧,明天有考試。
以前我對娃說:走,咱跑跑步,聊聊天。
現在我得對娃說:走,跑個1000米,3分鐘。
我本來想把娃培養(yǎng)成一個熱愛畫畫熱愛跑步的人,結果,我把娃培養(yǎng)成了一個畫畫是為了拿分,跑步是為了比賽的人。(我被自己嚇著了)
我依舊堅持我落后的觀點:我們學習的目的,不該是為了考試,考試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習。
然而,很多情況下,考試反而扼殺了真正的學習。
還有,既然有師資力量的要求,農村的孩子是不是就會更加處于劣勢地位,從而加劇了教育上的不公?
這些,我希望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解答。
其次,基礎的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體育藝術要增加,其實并不算是壞事,它是一件好事。
然而,這得建立在語數外得到合理調整的前提下。如果原來的課業(yè)任務還是一如既往般沉重,那孩子頭上的大山,就只能隨著科目的增加而增加。
目前來看,基礎的教育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比如課程的設計,甚至是整個教學目標的設計,都需要進行調整,也都可以進行調整。
教學應該從零碎的內容,走向系統(tǒng)設計的內容,應該從語數外各講各的,變成系統(tǒng)的教學,從孩子統(tǒng)一規(guī)范學習的教學,走向孩子更有選擇權的教學。
這個怎么做到,需要教育從業(yè)者從更長遠更系統(tǒng)的角度去看問題。
如果課程得以合理的調整,在同樣的時間里,孩子能學到更多,更全面的內容,要做的作業(yè)也可以大大減少,那么,體鍛、藝術都是可行的,而且大家都會歡迎這樣的調整。
畢竟,孩子缺的是時間。
然而,目前我并不是特別樂觀。
其實,目前就是一道新的難題出現在我們面前:教育在改革,我們家長,該怎么給孩子設計一條更好的學習之路?
我嘗試著解答。
一、動態(tài)地來看教育的改革。
教育一直在改革的路上,總體來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考核的要求標準只會越來越高,而不會越來越低。
德智體美勞的要求會更加具象。
德——價值觀、心理建設、社會認知……
智——思考能力、知識維度……
體——身體素質,專業(yè)技能
美——審美能力,具體的藝術表現方式
勞——動手能力,獨立能力
有人開玩笑說,我們娃還小,等他們參加高考的時候,領導又換了好幾撥,說不定政策又換回來了。
我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1000個人里,只有10個讀書的,這10個人自然金貴,1000個人里,有500個讀書的,那得考一考才好,1000個人里,有1000個讀書的,給他們來點難的。
教育的領導會換,但基本原則在那,是不可能換的。
就像美國總統(tǒng)可以換,但中美關系,本質上是不可能因為一個總統(tǒng)更換而有變化的。
以前寫過一篇高考的文章,可以參考。普通家庭的育兒目標②談談高考
二、家庭教育得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和路徑。
作為家長,你得給孩子想清楚大致的目標和路徑。
你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什么樣的人,你能為孩子提供什么資源。
總而言之,不能盲目跟著教育風向走,也不能盲目跟著興趣輔導班走。
當然,這個大前提是家長得不斷地學習,了解更前沿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眼界,跨到不同的領域里去看看,自己站高一點,見識廣一點。
父母的見識,才是孩子的真正起點。
前文說過的家庭教育目標:普通家庭的育兒目標①
三、得抓住本質,化繁為簡。
教育在改革,大致方向我們能夠感覺到,但具體會怎樣,其實很難說。
作為家長,我們得抓住本質,化繁為簡。
如今你狠抓數學,刷題無數,到10年后,這一招未必有作用。
不能用從前的教育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
也不能就說——考啥咱學啥。
緊跟著政策跑,家長心累,孩子也會累。
將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復雜,這是我們大多數時候在干的事。
而將一件復雜的事情做簡單,這是我們在努力的事。
最好的方法是,簡單的事情,長期的堅持。
怎么做到,抓住教育的本質,將復雜的變成簡單的可操作的,再堅持下去。
四、用系統(tǒng)的方法去培養(yǎng)孩子。
不管教育政策怎么變,有一種東西是不變的——孩子,會成長為一個成人,他會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
在我們緊盯著政策的時候,始終都不能忘記,孩子,才是我們討論的主題,教育里的一切重點,都該回歸到孩子身上。
所以,系統(tǒng)地考慮孩子的成長,從現在開始,為他搭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成長的方案,這是應對任何變動的不變。
什么是系統(tǒng)的方法,文章在這里:不雞娃,不佛系,不隨波逐流,我們用系統(tǒng)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
五、最好的教育永遠都是量身定制的教育。
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優(yōu)勢智能在哪里。
觀察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在哪里。
了解孩子的個性。
慢慢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在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中,掌握一種平衡。
我始終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配得上最好的教育。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得繼續(xù)修煉啊。
六媽:哲學碩士,透過現象看教育本質,注重思維模型培養(yǎng),堅持化繁為簡的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