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有點特殊,因為疫情還沒有解除,不能出去愉快的玩耍,居家活動的我們只好趁著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給孩子好好的自然的提及勞動教育。剛好幼兒園發(fā)出線上參加我愛勞動的活動,于是手機上翻出很多我果在勞動的照片。這一張張的照片都是我果自發(fā)要做的勞動事項,不由的驚嘆原來我家有個小勤快呀。
很多家長,或者說是更多的爺爺奶奶覺得:“孩子嫩手嫩腳的,受傷了可怎么辦!”“他這么小,能做什么?做也做不好,越幫越忙!”其實很多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喜歡模仿大人做家務的樣子,在一旁摻合著干。
孩子越大喜歡幫著做的事就越多, 每次去外婆家,我果都吵著要幫爸爸洗車,以前小,是看著爸爸洗車,漸漸的長大點可以幫著爸爸灑水,再大點一個人洗車跟玩一樣的就洗好了,爸爸完全起輔助作用。
這種能力也是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在我果還一兩歲時還喜歡幫我吹頭發(fā)了,小小的果學會體貼媽媽甚是暖心(??ω??)
家長因為心疼孩子或者覺得孩子小,不讓孩子參與勞動。孰不知,一些簡單的家務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讓手腳更靈活,大腦也得到開發(fā)。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起來了。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在身、心、靈三個維度上以“勞動”為施力點,并確立其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勞動更像是一種探索,一種游戲。 我果最喜歡玩烘焙,每次做蛋糕、面包時都會積極幫我做準備工作,這些事情對他來說很有樂趣。
勞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體現(xiàn)為教育,它是知識的躬身修行;用更多的詞匯描述勞動,可以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這幾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認知和學習。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孩子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從孩子的天性來講,他們對勞動并不恐懼。相反,孩子對生活中的活動都本能地充滿了好奇,想要自己試一試。
小時候在外婆家,跟著外婆鋤草翻土玩的不亦樂乎。
《朱子家訓》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帶孩子去田間地頭吧,去看看農(nóng)民伯伯是怎樣播種、施肥、除蟲,又是怎樣灌溉、松土、收割,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相信現(xiàn)場的真實教學,能讓孩子們在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的體驗之下,更能懂得農(nóng)作的不易和艱苦。
日常生活中看到爸爸媽媽在曬衣服,孩子總想跳起來夠衣架,看到爺爺奶奶在澆花,他們會滿眼好奇地伸手摸摸噴壺。
只要我們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做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從小小果會幫我們整理襪子,現(xiàn)在大些了,洗衣服他總是很積極,每天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就開始收拾我們換下來的衣服放洗衣機,倒洗衣液開機啟動一氣呵成,然后等洗衣機洗好了,有一次他一個人坐洗衣機前足足觀察了半個小時直到結(jié)束,然后自己拿到陽臺晾衣服。
由于年齡太小,家長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動機,從而把孩子想要為家庭做出貢獻的萌芽扼殺。
相反,敏銳地捕捉孩子每個想要參與勞動的想法,并為他們提供適合嘗試的環(huán)境,孩子從勞動中收獲的將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現(xiàn)在我果做家務超級積極,看見我抱著衣服去洗衣機那馬上就說“我來”,看見我準備收拾碗筷,也馬上說“我來”,如此勤快的果,我多希望他爸爸能學著點。哈哈哈(?ω?)hiahiahia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chǔ)。有效的勞動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往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一項研究顯示,從小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未來擁有更強的綜合競爭力。
參與家務,能夠卓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學會對家庭做出貢獻,培養(yǎng)他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懂得關(guān)愛他人的同理心。
每次打雷下雨了,我果總會關(guān)心的打電話叮囑我們下雨打雷要注意安全,早點回家。爸爸回家晚了或去出差了也不會忘記叮囑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奶奶在家陪玩,還會主動拿水果零食給奶奶吃,還關(guān)心的跟奶奶說,你在家陪我辛苦啦。以后是暖男沒錯了 ~嘎嘎嘎
如今,世界各國都日益重視勞動教育。
日本在幼兒園階段要求每個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自己穿衣穿鞋、收拾書包、洗臉搓毛巾;
芬蘭的學校專門開設了一門叫“生活教育課”的必修課,培養(yǎng)孩子做飯、做家務和家庭理財;
韓國專門為學齡前兒童編寫了勞動教育課程方案,涵蓋了專注投入、勤勉、責任感、自我效能感等九種要素;
蒙氏教育提倡把生活中的每一次勞動,視為孩子能力、品格、意志力等各方面發(fā)展的契機。既然對勞動的興趣要從小培養(yǎng),平時我們該怎么引導孩子呢?
最重要還是在于我們做家長的心態(tài)要放松,允許孩子犯錯
小神獸剛嘗試勞動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車禍現(xiàn)場”,比如吃飯的時候米飯撒了一地,揀完菜葉子嫩的全沒了……
蒙臺梭利博士有一句名言:我聽到了,我忘記了;我看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孩子本來就要通過自己探索來學習,在一次次錯誤中不斷改進獲得進步。孩子犯錯了,轉(zhuǎn)換一下思維,陪他去找找哪里可以改進,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孩子某些家務勞動已經(jīng)做得熟練了,可以給他們適當增加難度。
比如孩子已經(jīng)學會了自己疊衣服,下一步可以引導他們把上衣、褲子、鞋襪等分類擺放。
當孩子能做的家務勞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自然會變得更獨立、更有信心,也更有挑戰(zhàn)精神,這些品質(zhì)也將影響他們的學習。
為了增加勞動樂趣,大人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手工與孩子一起游戲,比如我用超輕粘土做的串串,拿出果的鍋碗瓢盆,燒烤攤就擺好了。
喜歡鍋碗盆的果也很喜歡廚房,過年大掃除的時候,他一個人承包了廚房的打掃,我和他爸在客廳抖腳嗑瓜子。
從今天起,鼓勵孩子勞動吧! 針對各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很多家務勞動值得嘗試:
1-3歲:家務是最好的游戲
1.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3. 選擇喜歡的衣服,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疊放回原位。
4.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煉兒童觀察力。
5.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6. 整理、歸類玩具。
這個階段,兒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這是他們探索周圍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嘗試的機會。
4-6歲:在家務中發(fā)揮想象力
7.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8. 參與烹飪,制作蛋糕、餅干、雪糕等。
9.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10. 擺放餐具,分發(fā)食物。
11.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這個階段,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相比玩具,他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鼓勵他們嘗試新鮮事物。
喜歡勞動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勞動成果。
噔噔噔!??!以下是小果的廚藝秀:
水果沙拉
檸檬茶
從家務勞動開始,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受勞動者的勤勞、勇敢,鼓勵孩子和他們一樣用雙手和智慧,獲得成長道路上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