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以《特別的女生薩哈拉》為例
“精讀”這個概念最近比較流行,所以借這個詞做標(biāo)題,閱讀圈內(nèi),我們更常用的詞是“整本書研讀”。一般來說,班級共讀整本書,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導(dǎo)讀,即老師介紹書,激發(fā)孩子興趣。然后是讀中推進---書讀到一半,老師引導(dǎo)孩子的討論,最后是讀后討論,即孩子讀完這本書之后的討論??偟膩碚f,重點在閱讀策略,同時也輔助各種閱讀技巧,比如閱讀單,思維圖等。
備課
這個學(xué)期的讀書會,我們有一個主題,是友情和老師,以整本書研讀為主。《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是我們共讀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一百條裙子》。
《特別的女生薩哈拉》里面的波迪小姐,其實孩子們不陌生,上個學(xué)期讀書會,《我的母語課》里面就有一單元,我的老師,里面有《特別的女生薩哈拉》其中的一章,波迪小姐“以牙還牙”,對付班上的刺頭德里,正好班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設(shè)身處地,討論得很熱鬧。
這本書初翻我就特別喜歡,這個波迪小姐太神了,簡直是理想中的老師。正好這周秋假,書已經(jīng)提前發(fā)下去給孩子們。照例我要先讀,給孩子們布置每日的閱讀思考題,后來發(fā)現(xiàn),這本書后面居然有思考題,而且還挺細(xì)致的,感動啊感動,這下不著急了,于是給孩子們吩咐下去---每天從文章后面的思考題里面選兩道,和媽媽討論。
書還是要細(xì)讀的,別人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也未必適用你的孩子,這個氣力不能省的、。出門前兩天開始,一邊讀一邊記筆記。頭兩遍讀下來,嘆息,真是好書,可以稱得上是“高貴”的書。頭疼的是,頭緒太多,意義太豐富,筆記記了滿滿兩頁,不知道抓哪條線,于是繼續(xù)讀,讀到第三遍,腦子滿滿的,還是不清晰,決定放一放。上次《一百條裙子》也是如此,備課這件事情,有時須來回翻滾,有時候須特意放空,比如出去跑個步什么的。如此念念不忘幾日,必然有靈光乍現(xiàn)的時分。
一.初讀,隨機討論
姑娘一周秋假,我們帶著這本書出門。晚上到的興坪,酒店在漓江邊,陽臺望出去,江水青碧,翠竹依依。第二天一大早,我去江邊散步,姑娘還想賴會兒床,給她布置任務(wù),讀《特別的女生薩哈拉》這本書。一個鐘散步回來,姑娘捧著這本書,看得起勁。
“媽媽這本書好玩!”
“媽媽什么叫特殊教育?我覺得最最最也應(yīng)該去上特殊教育?!?/p>
就著這個話題我們聊開去,德里,比較德里的媽媽和《假小子戴安》李小俊的媽媽,美國教育的差異性,我說了很多。銘說,“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以為美國都很厲害呢?!?/p>
姑娘還說,波迪小姐很有趣,給他們講很多故事,而且每個故事后面都有一個道理……
我問她一些細(xì)節(jié)一點的問題,她答不上來,初步瀏覽,很多細(xì)節(jié)是被忽略的。
二.第二遍閱讀,注意細(xì)節(jié)。
白天在外面逛,徒步,逛興坪古鎮(zhèn),包里就帶著這本書。這次和姑娘出來,碎片時間管理得很好。在飯館等菜的時候,我們各自拿出書來,銘是《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我是《地海傳奇》,讀一段,做一些討論,這時候的討論還比較隨機,為什么薩哈拉那么關(guān)心德里?又看他日記,又送給他詩?同病相憐?銘說,要是我,早就敬而遠(yuǎn)之了。銘印象最深的波迪小姐和孩子們討論故事的方式,和我分享了好幾次細(xì)節(jié),課堂討論,也是姑娘最近的關(guān)注點。
“媽媽波迪小姐和你有點象,老是問我們?yōu)槭裁?,你們怎么想……?/p>
三.確定讀中推進題:
到興坪的第二天,5點醒來,天還沒亮,出去散步太早。于是打開電腦備課,又把書翻了一遍,結(jié)合昨天和銘銘的討論,書后面的思考題,還有自己的筆記。筆記上大部分問題劃掉了,留下來能用的部分,歸類,匯總。當(dāng)時設(shè)想的升華部分,文學(xué)的力量,詩歌的力量,故事的力量。
最后決定用這條線來串,主角的變化---波迪小姐說“知道怎么分辨那些是主要人物嗎,總是在變化的那個”,薩哈拉是這本書的主要人物,你認(rèn)為她經(jīng)過了哪些變化?從書里面去找答案。又把書翻一遍,把故事結(jié)點找出來。正好上節(jié)讀書會帶著孩子們梳理事件,開頭,中間,高潮和結(jié)尾,薩哈拉的變化找出來之后,可以讓孩子們來判定,哪一個開頭,哪個是中間,哪個是高潮和結(jié)尾。
這條線確定之后,其他的題目也出來了,譬如星辰,一一排列就位,馬上發(fā)到讀書會的微信群里:
“不好意思閱讀題出來晚了,因為薩哈拉真是太特別了,所以這幾天倩老師把這本書來回來去讀了6遍,才想出來。和書后面的題目相比,倩老師覺得這些題目更合適你們。
書應(yīng)該都讀了一半吧,帶著問題,繼續(xù)讀或者回頭讀,每天和媽媽討論一個問題。
1. 波迪小姐說“知道怎么分辨那些是主要人物嗎,總是在變化的那個”,薩哈拉是這本書的主要人物,你認(rèn)為她經(jīng)過了哪些變化?從書里面去找答案,小提示:一開始薩哈拉為什么不寫日記?她在波迪小姐課堂上第一次舉手是哪一次?薩哈拉第一次寫日記是什么時候,為什么她愿意寫日記呢?薩哈拉第一次在班上讀自己的日記是什么時候,一開始她想讀嗎?結(jié)果呢?
2. 整理完之后,你覺得薩哈拉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子,用6個詞來形容。
3. 和媽媽一起讀一遍薩哈拉最喜歡的一首詩,她還把這首詩送給德里了,為什么她最喜歡這首詩?
4. 薩哈拉和德里兩個人,在什么地方有點相似,在什么地方又有點不同?
5. 波迪小姐是怎么對待德里的,結(jié)果呢?波迪小姐又是怎么對待薩哈拉的,結(jié)果呢?”
四,帶著問題讀
問題確定之后,給銘的任務(wù),是按讀書會的要求,帶著問題讀。一般思考題我會放到讀書會群里,然后讓姑娘去群里看,而不是我和她說,這么拐一道彎,就顯得不是媽媽,而是倩老師布置給大家的題目,呵呵。
第三天轉(zhuǎn)陽朔,逛了西街回來,睡了個午覺,在客棧晚飯,又帶上這本書。等菜的時候,這次我們圍繞讀書會的思考題來討論,銘又經(jīng)過兩天的細(xì)讀,所以討論比較深,不斷回歸文本。
“從薩哈拉開始,薩哈拉為什么不寫日記?第一次寫日記是什么時候?”
銘找到到原文,波迪小姐探望薩哈拉那一章,媽媽大聲朗讀,
“我不得不整天把她關(guān)在屋子里….如果我能給她一個大一點的房子……”
“你知道嗎?最最媽就和我說過這樣的話,很多媽媽都會這樣自責(zé),覺得沒有能力對孩子更好一些?!笨床ǖ闲〗闶侨绾位貞?yīng)的,真是了不起。最關(guān)鍵的這一段,我們一起讀出來:
“關(guān)鍵是我覺得難過,如果別人都不希望你留級,你卻非要讓自己做出一副失敗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恥?我不想這么讓媽媽難受,也不想讓波迪小姐失望……”
梳理完情節(jié)之后,我們再總結(jié)人物性格,從文本中找支持。薩哈拉是個什么樣的人,銘說,自卑.嗯,她為什么自卑,什么地方體現(xiàn)她自卑?
躲避,孤兒,單親,窮,矛盾……
然后再比較薩哈拉和德里,你覺得德里是什么樣的人?剛才用薩哈拉身上的詞,能用到德里身上嗎?德里自卑嗎?他的表現(xiàn)又和薩哈拉有什么不一樣,再次回到書。
相同的地方,都是孤兒,都沒有錢,都是單親家庭。不同的地方,他們的媽媽不一樣,銘說,德里說,你以為我媽媽在乎我?。坑行┓矫嫠浀煤芮宄?。
回到房間繼續(xù)討論,媽媽適時拋出新問題,“那首詩在小說里面出現(xiàn)了幾次,為什么薩哈拉喜歡這首詩。經(jīng)過精讀之后,文本問題已經(jīng)難不倒銘了,“媽媽薩哈拉特別喜歡波迪小姐送給她的詩歌,別的孩子都把詩丟了,薩哈拉都留著?!便懻业竭@首詩,我們一起大聲朗讀,
“當(dāng)我還是個孩子,我只躲在草場的角落,自己做自己的玩伴。如果有人找我,我會躲在樹后,然后大聲地叫:“我是個孤兒!” 我不喜歡娃娃, 我不喜歡游戲, 動物們在我看來也不友好, 鳥兒甚至也飛走了。而現(xiàn)在,我成了所有美好的中心,寫著美麗的詩篇,傾訴著美麗的夢想!“
再到文章結(jié)束,這首詩又出現(xiàn)了,總結(jié),你覺得薩哈拉變了嗎?我提出來一個詞--“蛻變”,再回到波迪小姐探訪那段,對比當(dāng)時薩哈拉的心理活動。
媽媽再提出新問題,“德里變了嗎?“
“變了啊?!?/p>
“真的???哪里寫德里變了?媽媽好像都沒看到。“(有時候裝糊涂是很有必要的)
銘很得意,“媽媽我找給你看!”
然后我們又一次回到文本,銘又和我分享她最喜歡的片段,波迪小姐和孩子們討論故事,德里發(fā)言,波迪小姐是怎樣如獲至寶。我說,“是這樣的,你知道嗎,班上不發(fā)言的孩子如果舉手了,媽媽也會如獲至寶,馬上會叫他起來說,上次最最最舉手就是這樣?!?/p>
這次是進入文本最深的一次。睡覺前銘銘說,“媽媽,波迪小姐真好,我要是有這樣的老師就好了?!?/p>
“嗯,你不覺得,媽媽帶你們讀書會的方式,和波迪小姐的有點象嗎?“
“是,可是,你是我媽啊?!?/p>
我楞一下,回答“是啊,我也不能不當(dāng)你媽啊。”
嗯,媽媽老師,的確對銘有點不公平,所以銘小時候是蠻抵觸的,這兩年才好一些,后面我們又聊到這個話題。
晚上的練筆,還是薩哈拉的性格。
說到矛盾,薩哈拉好幾次想舉手但是舉不起來,銘不喜歡,說她活該。無情的青春期,呵呵。
嗯,她的確是有點活該,因為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但是她為什么要這樣呢?
其實這個地方我有點詫異,因為其實銘的性格是有點這樣的,比如,上課一般不舉手,有時候渴望,又不知道如何邁出第一步。我還以為這部分,會讓銘起共鳴。嗯,華德福有個說法,讓相同氣質(zhì)的孩子坐到一起,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鏡像,反而會讓孩子反感,從而改變自己,是不是這個緣故呢,待觀察。
五.閱讀策略回顧:
第四天我們?nèi)ビ鳊埡悠?,回來車上閑聊,又說到薩哈拉這本書,之前我們也聊過的讀書習(xí)慣。這點銘和我一樣,抓到一本書,首先是快速瀏覽,象薩哈拉這么厚的書,她的速度是一個鐘,我的速度是30-40分鐘。然后呢,進入第二次閱讀,前提是她覺得有趣的書,第二次就會讀得比較細(xì),關(guān)注情節(jié),故事發(fā)展。如果這本書足夠有趣,那么還會第三次,第四次讀,這時候,銘說,“媽媽我就會選自己喜歡的地方,再看,貓武士就是這樣?!?/p>
“對,媽媽也是這樣,這就是我們說的白色朗讀階段。有時候帶著問題讀書,也是一種方式,你看你初讀薩哈拉,好多問題都答不上來,第二次帶著問題讀了,就可以考媽媽了?!?/p>
順便又和姑娘聊到幾大閱讀策略:
1. 概括——從人物、場景、問題、解決的角度概括故事內(nèi)容。
2. 預(yù)測——依據(jù)文本中的線索來對后面的內(nèi)容做出預(yù)測。
3. 關(guān)聯(lián)——進行文本到文本、文本到自身、文本到世界的關(guān)聯(lián)性思考。
4. 想象——閱讀時頭腦中要有畫面感。
5. 推理——根據(jù)書本知識和文本關(guān)聯(lián)推衍出合理的結(jié)論。
6. 提問——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提出有效、有價值的問題。
7. 分析——分析故事主題,解讀作者想傳達的信息。
就我對孩子的觀察,關(guān)聯(lián),想象,預(yù)測,提問這幾個能力不需要多使勁,更多是孩子天生的,只需要保有,不去破壞它。而概括,分析,推理是后天的,需要成人引導(dǎo)的成分多一些。
我們今天又聊到孩子應(yīng)該看什么樣的書,什么是經(jīng)典,什么是適合兒童的經(jīng)典,什么是兒童文學(xué),為什么小學(xué)階段的閱讀應(yīng)該是以兒童文學(xué)為主。什么是自由自主閱讀,為什么媽媽不反對你們看漫畫?孩子大了,好多背后的東西,可以和她討論了,真好。
六.確定讀后交流題
桂林最后一天,早上起來,沿著遇龍河慢跑,清晨的山籠在一層白沙里,鳥兒叫得熱鬧。跑著跑著,思路漸漸清晰,先梳理人物性格,然后比較薩哈拉和德里的異同,再引出這個問題,“波迪小姐是怎么對待德里的,波迪小姐又是怎么對待薩哈拉的?”借這個問題回顧波迪小姐和孩子們的幾次討論。最后引到 “每個人內(nèi)心藏著的秘密的自己“,你渴望抵達的自身,好的老師,就是能看到,并嘉許你這樣的自身。
如果有余力,還可以聊一聊“額外的獎賞“,什么是額外的獎賞?薩哈拉得到了嗎?德里得到了嗎?波迪小姐呢?對于你,什么是額外的獎賞?……
當(dāng)然了,到課堂上的時候,生發(fā)要看孩子狀態(tài)而定,老師就是這樣,備課盡量詳盡,但是又要隨時準(zhǔn)備放下你的預(yù)設(shè)。上次“一百條裙子”,我最得意的設(shè)計,“當(dāng)時你是誰,你是佩琪,旺達還是瑪?shù)侔#俊币驗闀r間不夠,就沒有提。
做個總結(jié),整本書,道和術(shù),道先于術(shù),首先老師自己要進入這本書,怎么個進入法?用主人公的眼睛來看,用她的頭腦來想,用她的嘴來訴說。進入之后,把握住文本之后,再到“術(shù)”的層面,閱讀策略和技巧,根據(jù)你要面對孩子的情況,找適當(dāng)?shù)穆窂?,把你的興發(fā)感動帶出來。道先于術(shù),老師對文本的理解是第一,另外一方面,術(shù)也可以促進“道”,大聲思考,象一個作者一樣讀,大聲朗讀,也會幫助你進入。上次讀書會,我們分角色朗讀,我扮演瑪?shù)侔#x到那幾段心里獨白,幾欲落淚,這就是發(fā)聲朗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