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一歲兩個月時已經(jīng)可以完全獨立行走,腿部力量也明顯地增強,走起來也還算穩(wěn)當,不過偶爾也會有因為掌握不好平衡而摔跤的情況發(fā)生。她的活動范圍因此變得更大,能夠探索的地方也變得更多,學起東西來速度也明顯變快很多。老人們常說:“嘴跟著腿。”意思是小孩子學會走路后,很快地就要學習說話。女兒開口說話并不算晚,大概在一歲左右開始學說單個的字詞,但她停留在說簡單詞語的階段似乎有些長。在她一歲四個月的時候,我曾經(jīng)在心里默默地數(shù)過她會說的詞語,算上爸爸、媽媽之類的稱謂詞語,總共也就三四十個,而且都是一些比較簡單常見的。只會說這么少的詞語,很顯然地不能滿足她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需求,所以在她想要表達,但是又說不出來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地急躁,有時還會控制不住“啊啊啊”地大喊,一邊還用手指著她想要的東西??粗侵钡哪?,我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我也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幫助她,只能默默地等待和期盼。
雖然我一直沒有擔心過女兒說話的問題,也從未向女兒和家人提起過這些,但卻不能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那段時間里,我總是會反復地琢磨,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她不能再多學說一些詞語,并循序漸進地向復雜的詞語、短句、長句一步步地過度,進而學會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那樣她就不需要再因為無法表達而那么痛苦了。我之所以想要一探究竟,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原因?qū)ξ襾碚f很重要,對女兒來說也很重要,雖然那時我還不清楚它為什么那么重要,會對女兒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今后會將她引向何方,但我內(nèi)心的直覺告訴我,我一定能夠在適時的機會揭開這個謎底。
我開始留意觀察起女兒和我們交流時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在成人對她講話時,她完全能夠聽懂成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并作出面部表情上的回應,有時也會用簡單的詞語來表示回應。在聽別人說話時,她的神情非常地認真,眼睛里流露出堅定和自信,沒有絲毫的閃躲和漂移,她在聽別人說話時是專注的,她的目光也總是追隨著說話人的眼睛或是觀察著他們的動作。因此我確信她是真的能夠聽懂我們對她所說的話,至少能明白其中的主要意思。她也樂于用她已經(jīng)學會的有限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和我們進行簡單基本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她的情緒愉快,沒有絲毫的抵觸和回避。有時我也會特意說出一些物品的名稱,讓她指認給我看,她能毫不猶豫地用她的小食指正確無誤地指出,顯然她能很好地理解我的指令,也能記住那些日常用品的名字。我根據(jù)以上的觀察,判斷出女兒對語言的理解不存在問題,對學說語言也充滿了興趣,所以她在語言上的進步應該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那時,一歲多的女兒每天最喜歡做的事,還是讓別人給她講故事書聽,除去吃飯、睡覺和出去玩的時間,她都會不停地要求大人給她讀書,“講書”這兩個字是她說得最多,使用得最頻繁的,當問她想干點什么事的時候,她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選擇“講書”。她等著聽故事時的狀態(tài)是那么地如饑似渴,迫不及待,只要我們一開始講起來,就非要持續(xù)一兩個小時不可,否則根本不能滿足她的需求。那時我們總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講,講得口干舌燥,講得精疲力盡。再加上總是重復地講這些故事,成人難免都會覺得無聊枯燥,所以我們幾個大人總是會輪流著為她講,直講到她滿意為止。
女兒看她喜愛的童書畫報的重復率非常高,幾乎每天都要讓我們給她講上一遍,有的畫冊一天可能還要連續(xù)講上兩三遍,即使這樣不斷重復地讀,可她每次在聽的時候仍然是興致勃勃。就連我都會感到驚訝,不禁會感嘆,一歲多的小孩兒怎么會這么有定力,注意力怎么能夠集中這么長的時間,而且不只是一天、兩天,而是天天如此。女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在不知不覺中被培養(yǎng)起來的。她總是能夠長時間地集中精神于所做的事情,只要所做的事情是她感興趣的,不光是讀書和玩耍,還包括上幼兒園,上小學以后的課堂上,她也總是能非常專注于課上所學。
可是女兒還是不愿意多講幾個詞語,有時我就在心里想,是不是因為她講話的器官還沒有發(fā)育好,她就不想去講更多、更復雜的詞匯。她連幾個詞語都不愿意多說,那就更不用說讓她講句子了。這種情況又持續(xù)了一個多月,直到她一歲五個多月的時候,碰巧我們回家鄉(xiāng)過元旦,或許是因為環(huán)境突然地改變,或許她生理上已經(jīng)準備好,女兒顯然不再滿足于只講幾個簡單的詞語,她開始成段成段地講話。不僅僅是平時和我們說話時用的都是完整的句子,更明顯的是,她能夠復述出書中的句子和段落,尤其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她能夠完整地背誦出很多首,給了我們不小的驚喜。記得那時她背熟的兒歌有“小肥豬,胖嘟嘟,吃飽飯,睡呼呼?!边€有“小手絹,四方方,天天把它帶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凈凈人喜歡?!彼f話的時候,會用到很多她之前根本不會說的詞語,但即使是第一次使用,也都用得十分恰當。
女兒完全地略過了詞語的積累和學說短句的階段,直接過度到說長句的階段,她講起話來,總是一段接著一段的,滔滔不絕,好像是終于找到了突破口,想要把自己身體里積蓄了很久的力量一下子全使出來一樣。從簡單的詞匯到一整段話,女兒完成了一次語言學習上的飛躍,她的這個飛躍完完全全地出乎我的意料,是我怎么也沒想到的。根本不是我想的什么循序漸進啦,什么逐漸過渡啦,她就是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去做,不受別人的控制和左右,最終完成了一次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噴發(fā)式的輸出。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女兒自我學習的規(guī)律,和我之前所認識到的成人學習的規(guī)律有很大的區(qū)別。她的學習過程并不是始終連續(xù)的,而是分階段的,她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貌似停止不前,接著卻會有一個爆發(fā),突飛猛進地進步,甚至是對自我的一個超越。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語言的學習上,她數(shù)學的學習和運動方面的鍛煉,都有著類似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女兒一直都在積極地為開口說話做著準備。她不斷要求我們給她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她吸收和積累的過程,重復的、大量的語言輸入,在她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起初她不愿多講一些詞語,可能是因為她還沒有將那些輸入消化完,沒有將其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根本無暇顧及來怎樣將它們輸出。由此我發(fā)現(xiàn),前期的輸入過程是多么的重要,遠遠比急于輸出要來得重要得多。內(nèi)容豐富的高強度輸入,鍛煉了女兒的母語聽力,讓她對中文的字詞、韻律、句式更了解、更熟悉,慢慢地對語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愿意多聽它們,多學它們。因為書中的內(nèi)容與她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都是身邊可見可得的事物,她可以將聽到的和見到的聯(lián)系起來,這就增強了她對內(nèi)容、含義的理解。所以在吸收它們的同時,女兒也在學著怎么運用,即使那時她基本不怎么開口說話,但并不表示她的大腦沒有在飛速地運轉(zhuǎn)著。
再加上這些書都配著有趣的圖畫,女兒在一邊聽,一邊觀察圖畫的同時,讀圖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這樣無形中她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變得越來越敏銳。這種日漸培養(yǎng)形成的觀察能力在她玩耍,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女兒喜愛一本書,有時往往是先被那些有意思的圖畫所吸引,而后才對書中的故事產(chǎn)生興趣的。在之后的親子共讀中,她也總是能夠快速地發(fā)現(xiàn)我不能發(fā)現(xiàn)的許多小細節(jié),并會興奮地指給我看,不僅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觀察能力,還有一定的對比分析能力。
隨著讀圖能力的提高,她的理解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為她日后閱讀難度較大的中文、英文、德文書籍打下了堅實的理解上的基礎(chǔ),這也是我如今回想起來,才得出的心得體會。在我疑惑女兒的英文閱讀理解力來自何處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可以追本溯源到她幼時我們?yōu)槔首x母語書籍的那一刻。就是因為兒時積累的大量的聽讀經(jīng)驗,讓女兒能夠從理解簡單的圖畫,理解單一的詞語,慢慢地過度到對于句義的理解,對于整個故事的理解,后來又延伸到除了母語之外的,對其它語言的理解??梢娔且豢涛覀兯龅氖虑?,意義不可謂不深遠啊!
因為有了學習母語的經(jīng)驗,所以當女兒進入德國的國際學校,學習英語時,我們也是采用的同樣的學習方法。女兒最初接觸英語的時候,我借來很多簡單但是與日常生活非常相關(guān)的英文繪本,讀給女兒聽。我每天不間斷地重復地朗讀,再加上在學校也能接觸到大量的英語,很快地女兒完成了最初的英語聽力積累,包括英語最基本的詞匯和句式。在完全零基礎(chǔ)的情況下,在她接觸英語兩個半月后,就開始了英語的輸出,這個輸出也不僅是簡單的單詞,或是一句話的輸出,而是整段話的輸出。
當時五歲多的女兒非常愿意用英語表達自己,強烈的程度遠遠超過當初學習母語時,所以即使用英語表達時會犯很多語法錯誤,但女兒根本不在乎,就那么愉快而又自然地輸出了。由于她輸出所用時間之短,遠少于初接觸外語的孩子的平均時間,還得到了Room Teacher在年級網(wǎng)頁上的公開表揚。這情景像極了女兒學習母語的過程,所以我由此認為,她的大腦已經(jīng)摸索出了掌握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和方法。因此我也有理由相信后來女兒在德語課上學習德語時,也借鑒了之前學習中文和英文的成功經(jīng)驗。首先得到發(fā)展的也是她的德語聽力,而后才是德語口語的輸出。
女兒講話的能力爆發(fā)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每天早上醒來,她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一直不停地說這說那,在不需要得到成人的回應時,她就會自言自語,那時她仿佛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地自得其樂。她把說話當成一種樂趣,不停地變換著說話的方式和方法,喜歡和不同的人聊天,也希望雙方能夠很好的互動和交流,她也希望雙方的談話是愉快地、開心地。所以每次說話時,她總是積極地、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盡可能調(diào)動起自己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讓它們都活躍起來。
過了一些時候,女兒對詞語的運用也變得更加純熟,有時還能自己造出很多新詞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當她想要表達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詞語時,她就會自己編一個出來,還想方設(shè)法把那個新詞編得貼切不離譜。有一次她在看我們操作電腦時,有時進入蘋果系統(tǒng),有時進入Windows系統(tǒng),但她不知道該如何描述,所以就說我家的電腦有兩個“面”,想想也挺符合實際的,她所說的“面”,其實就是指操作系統(tǒng),也可以描述成操作界面嘛。再比如她忘了人們形容一座房子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繼續(xù)再蓋下去,叫它們“爛尾樓”的說法時,她就會自己為它們起個名字,把它們叫成“廢品樓”、“垃圾樓”。
對于女兒自編的這些詞語,有時我會覺得很可笑,或不太符合常理,女兒就會找一個屬于她自己的辦法來進行化解,那就是假想出一個虛擬的人物和世界,將她創(chuàng)造的詞語用在那個虛擬的世界中,似乎就很合乎情理了。比如她有一個虛擬的好朋友叫“小麗”,她還擁有一個虛擬的卡通世界。后來逐漸演變成,她所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主意,都可以在那里存在和實現(xiàn),因為那里可以發(fā)生現(xiàn)實世界不可能發(fā)生的所有的事。再到后來,她甚至還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種卡通語,可以應用于那個卡通世界,當然語言的解釋權(quán)和擁有權(quán)都歸她所有。至今這個卡通世界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300多個內(nèi)陸國,1000多個島國,并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體系。那里的植物的生長方式千奇百怪,動物的習性也與地球上的完全不同,卡通人物更是能夠完成很多地球人想不到和做不到的事情。這應該就是女兒最初想象力的萌芽吧,而我則在無時無刻地小心呵護著它,希望將來有一天,她的想象力終能插上翅膀,飛向遠方。
我們成人完全尊重她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從來沒有進行過否定,對她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始終持一個接納和友好的態(tài)度。每當她興奮地對我們說,她又和朋友小麗一起做了一件特別的事情時,我們都會贊賞她們兩個,夸獎她們兩個。我甚至還鼓勵她多和小麗交流,把她的開心事或是煩心事都講給小麗聽?;蚴桥龅绞裁措y題的時候,也讓她去找小麗一起想辦法,討論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不僅能夠鍛煉女兒的口頭表達能力,還為她最初的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chǔ),讓她學會如何與其他人相處。因為小麗是她假象出來的,所以她會覺得和小麗非常地親近,相處起來毫無障礙,愿意對小麗敞開心扉,所以表達能力也順勢提高了很多。這些都是女兒自從學會說話以后的一系列演變,從滔滔不絕到自己創(chuàng)造語言,從懵懵懂懂到擁有自己的想象世界,從無法和人溝通到與虛擬朋友互述衷腸,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來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也在學著使用語言的各種技巧來為己所用。
在女兒學習說話這件事情上,我的耐心等待和不急不躁終于有了一個好的結(jié)果。自此我也完全從新手媽媽的過于急躁中解放出來,變得更加的從容鎮(zhèn)定,覺得更加地舒心、自在,對任何事都不急于作出結(jié)論,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細心地觀察、體會。急躁勢必會給我?guī)韷毫?,也會讓我變得盲目,會對事物作出不準確的判斷和應對。女兒想必也是能夠體會到我間接施加給她的這種過分的期待,不知不覺中也給她帶來不小的壓力,甚至是傷害,也許那些不必要的傷害還有可能會陪伴她的一生,給她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孩子需要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而不是家長不停地催促,甚或是咒罵、恐嚇,他們只有在完全放松地狀態(tài)下才能更好地成長,釋放出自我,也才能收獲他們?nèi)松飞系囊活w顆豐碩的果實。今后我真正需要做的,只是繼續(xù)跟著女兒的腳步,按照她內(nèi)心的指引,輕松地等待,默默地支持和靜靜地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