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苦差,愿你找到打怪升級的快樂

2016
2007
2022-2-16 12:09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剛過完元旦,我就被感冒暴擊,一夜間添齊了各種癥狀——噴嚏、流涕、咳嗽、低燒、渾身酸痛乏力。

去醫(yī)院恐怕也得先檢查核酸,于是我把家里能找到的、或許管用的藥都吃了。結果呢?竟然又添了嘔吐、腹瀉和頭疼。果然不是會百度就能當醫(yī)生啊。

第三天,我終于想起來在線問診。這不,吃了對癥的藥,我又活過來了。

圖片

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學生們的作業(yè)——元旦前就耽誤了許多天,最近的批改真拖得太久。一看之下很是驚喜,小學員HY不僅根據我的修改意見重新寫了一遍作文,還添加了幾句神來之筆。

考慮到孩子們功課繁重,即便作文的改動比較大,我也往往不忍心讓他們重寫,而是提醒他們在原文上修改一遍。

如果能親自動手去修改,一筆一劃寫字的時候,可以對比修改前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改。倘若只是聽一聽修改意見,覺得老師說得挺好、挺對,下次自己動手寫還是原樣。

HY已經是高年級學生了,他能重新撰寫作文,我自然十分欣喜。不僅如此,HY并沒有機械地把修改后的作文抄一遍,而是在改掉硬傷的基礎上重新撰寫,寫出更新、更好的句子。

這說明,孩子是帶著興趣、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來完成功課。全情投入自然會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效果,這就必須得點贊了。

進入新學段,往往面臨新的規(guī)則,此時出現成績下滑很正常。

糯米就是個正常的小孩。呃,確切說,三科都很正常。

初一的語文考試,仍然會先考基礎題,然后才是現代文、古文閱讀,最后是作文。在基礎知識部分,她延續(xù)了小學不失分或少失分的風格,然而閱讀就不行了。

下面這張圖有三份卷子,最前面一份是最早考的,后一份是近期考的。

圖片

 可以看出來,左側試卷的閱讀題扣慘了,4分的小題頂多得2分,還有兩道只得了1分。

我曾經在跟標準答案不一樣就扣分?難以理解的閱讀理解一文中講過,想答好中學的閱讀題,就必須寫出結構化的答案,也就是“按套路答題”。

最左側那張,她的現代文閱讀只扣了1分。這不僅得益于老師對“每錯必改”的要求,還得益于糯米在不斷練習中有思考如何作答才更好。

圖片

糯米貼在試卷后的修改,背誦類的改了10遍

類似的狀況還出在數學上。

孩子沒考好,背后的原因往往不那么“單純”。主觀原因得糾正,客觀原因也得看到。

附中的數學考試有個特點,日常測驗比月考難度大,月考(很可能)比期中、期末考試難度大——尤其碰到統(tǒng)考時。

不過無論什么級別的考試,數學都是最拉分的,無論多難都有考滿分的同學,再簡單也有不及格的。

刨去這個客觀原因,主觀問題也很突出:糯米在小學養(yǎng)成的做題習慣比較隨意,常常兩三個步驟并成一步。

小學段題目比較簡單,只要列式對、最終結果對,老師也不糾細節(jié)。盡管爸爸多次提醒她要寫清步驟,可是她一直沒當回事兒——說到底還是因為沒吃過大虧。

到了初中就不一樣了。盡管也可以三步并兩步,可是你得能不出錯呀!題目復雜,還想省著寫,那最終的結果就很難看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師經常曬到群里的優(yōu)秀作業(yè)。

圖片

糯米同學的作業(yè)

這是一份比較“極端”的作業(yè),孩子不僅寫清楚了解題步驟,還把思路寫在了每一步前面。養(yǎng)成好習慣才是王道呀!

進步大緣于起點差。后來,糯米在做題的規(guī)范性上進步不小。

跑不了的還有英語。

沒有一滴汗是白流的,同時也沒有一顆果實能平白無故就得來。

糯米的英語不差閱讀,也不差聽力,甚至語法也正兒八經練過——盡管她很費勁才把語法的中英文名稱對起來。

但是,其中有一個完全的空白,就是作文。以至于作文扣幾分,幾乎就是整套卷子扣幾分。幸好,最近損失有所減少,扣分控制在1分以內了。

盡管知道初一英語比較簡單,可是全級平均92.5分依然嚇到我了。

這就是成績的內卷吧!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翻看了糯米的文件夾。我發(fā)現盡管小丫頭的臥室、書桌亂得一塌糊涂,可是卷子收拾的還算整齊,里面還貼上了科目標簽。 

圖片

糯米說,過去在小學??寄昙壍谝唬ńy(tǒng)共仨班),每次考試只好給自己設某個分數作為目標;可是現在,班里優(yōu)秀的同學太多了,個個比自己強,所以覺得挺有意思。

上次月考她不是填錯了答題卡嗎,加上犯了老毛病,數學又出現了計算錯誤,所以成績嘩啦就掉下來了。

公布排名的第二天,她說,“我今天安慰了XXX半天。后來想想,我這個考十幾名的竟然跑去安慰人家考前五名的,是不是有病啊。”

我一邊聽一邊樂,“哈哈,挺好挺好。”我心想,你忘了考試回來咋抹眼淚的了。

學習就是這樣,有競爭對手,有時不時掉進去的“坑”,有還沒有掌握的短板,這樣才有趣。

這和游戲并無兩樣。

想想看,我們喜歡玩游戲并不是因為一上手就能大滿貫。恰恰相反,往往是不停地Game Over才激發(fā)了想贏的斗志。游戲的朋友圈排行榜和成績排名并無區(qū)別啊。

從六歲開始,每個人都要經歷少則9年,多則20年的學習訓練。注意,這個訓練貌似是為了拿到某個文憑,或者什么單位的敲門磚,可本質上是為了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倘若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僅限于會刷誰都能上手的抖音,等著系統(tǒng)給喂一堆視頻,或者會玩兒只要氪金就能贏的游戲,那恐怕也只能處于食物鏈的底層了。

學習,就是最高級的游戲。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兒法,找到打怪升級的樂趣。


閱讀原文 回應3 舉報
贊5
收藏7
3年前
這個數學作業(yè)可以作為范本
3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
3年前
關于到了初中,數學習題的步驟非常重要,非常有同感!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教畫圖的粟米
教畫圖的粟米
2016
2007
作者熱門日志
我這樣用思維導圖教孩子深度閱讀  贊201 · 收藏1052 · 評論40
語文預習,你用思維導圖嗎?  贊142 · 收藏790 · 評論32
我用碎片時間教女兒學加州語文  贊110 · 收藏530 · 評論52
我用思維導圖教女兒學習科學  贊113 · 收藏503 · 評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