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寫了關于幼兒識字,我想說說這幾個問題。(點擊藍字閱讀)重點聊了大家特別關心的識字和閱讀之間的關系。
有家長問我是否可以通過識字卡片和識字軟件識字,我一貫認為識字不需要刻意去教,自然識字就好。
不過由于家長們對幼兒識字的重視程度實在有些過火,也催生了非常多的識字產品。我也特意去了解了一下,發(fā)現現在有一個概念很受熱捧,那就是“象形識字法”。
在百度百科里還有“幼兒象形識字法”的詞條,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幼兒象形識字法——將漢字變成卡通圖像。30秒學會一個漢字,過目不忘,30天開始基礎閱讀!通過識字掌握全腦形象思維,提高記憶力、想象力、綜合智力!
大神厲害了!
我又在某寶上輸入“象形識字”,“啪”跳出五花八門許多識字卡。
比如這樣的:
5秒識字,2月識千字,全腦開發(fā),過目不忘,三歲識千字,五歲能閱讀……這些字眼是不是讓人瞬間眼紅心跳,熊孩子變神童,指日可待呀!
暫時先冷靜一下,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象形識字法”到底是什么魔法(亦或妖法)。
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這是三套不同的字卡對“爸”字的演繹,原諒我不懷好意地笑了。果然,各家的爸爸各有各的不同,個性還真是鮮明呀!
說了爸爸,再說媽媽。
這是兩套不同字卡對“媽”字的演繹。
媽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存在?!
接著看這兩個字:
這是同一套字卡里兩個不同的字。
畫一匹畸形的馬表示“馬”字,好像還勉強能接受,可這個“馬”字跑到“媽”字里,就變成了一個女人。我忍不住多想了一下,孩子在看這套字卡的時候會不會問:“媽媽,你是由馬變的嗎?”
再看某識字軟件的兩個字:
一只風箏是“風”字,兩只風箏是“多”字?!帮L”和“多”到底什么關系?長得很像嗎?寶寶好凌亂,寶寶心里苦!
這種所謂的象形識字法,無非就是想盡辦法把漢字變成卡通畫。幼兒擅長形象思維,很多孩子只對圖畫感興趣,而對文字符號缺乏關注,這些字卡把字變成畫就是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
但是,這些所謂的象形字卡里,用圖畫代替漢字筆畫,與真正意義上的象形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我們知道漢字有六書: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指的是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最初,人們用圖畫來代表具體事物,用圖畫來記錄事情,后來圖畫文字再慢慢簡化成筆畫簡單的象形字。
象形字是最基礎的造字方式,由象形字入手來讓孩子識字是符合孩子的學習規(guī)律的。比如日、月、風、雨的甲骨文就是象形字,畫個太陽、月亮,從具體事物的形象聯想到字形,這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現代漢字已經不屬于象形文字,而屬于表意體系的語素文字。把非象形字的文字牽強附會地圖形化,則是對漢字本意的曲解,并且違背了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甚至丑化漢字。
漢字的發(fā)展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并且,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每個字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了解基礎的象形字,從而再運用漢字造字規(guī)律,掌握字與字之間的關系,識字其實可以很容易,最主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識字,孩子不僅僅是識字了,還懂得了文字的內涵以及包含在文字中的文化。
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說說。
這是某字卡的“家”字,“家”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如此眼花繚亂,反正我是記不住。
其實,“家”最初的意思是屋子里養(yǎng)著豬。
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最初,人類是沒有固定住所的,因為要逃避野獸的侵犯,人們把房子筑在樹上,后來有了火,人們不再懼怕野獸,人們從樹上遷下來,移居到大地上,并且開始分族而居。后來,大家把野獸馴養(yǎng)起來,于是就有了家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祖先才真正有了家。
這是某識字軟件上對“太”字的演繹。老太太大步流星,腳下一只生物淡定地杵著。小心別拌著!
說白了,軟件的用心就是想讓孩子知道這是“老太太”的“太”字。
其實,“太”字的本義就是“大”,是“過于”的意思,后來由于語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號,成指事字。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說白了就是比大還大,就是極大。又引申為身份更高,輩分更高。
大是象形字,“太”是指事字。
如果孩子知道了“大”字,再來認識“太”字就非常簡單了。
再舉個例子:
這是某字卡對“東”字的演繹。它是想表達太陽從東方升起,告訴孩子這是“東方”的“東”,可是字卡為了結合字形,硬是畫了這么一幅復雜生硬的畫,而且與“東”的本義不相符。
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太陽在樹木中間,表明太陽剛剛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杲”是太陽已經升到了樹的上方,天已經亮了,而“杳”則是太陽落到了樹下,指天黑了。
木是象形字,東是會意字。只要孩子先知道了“木”字,看一下“東”的古字,就很容易理解。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媽”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女”是形旁,“馬”是聲旁,形旁表示意義或類屬,聲旁表示相同或相近的讀音,知道了這樣的造字規(guī)律,在了解基礎偏旁的字形字義后,其他的字便容易理解了。一會兒畫一個女人和一匹馬,一會兒又畫一對母女,完全割裂字與字的關系,真是讓人分裂。
再比如這兩張,“答”和“笑”本義都與竹子有關,某識字軟件里同一個偏旁硬是畫成兩種不同的東西,到底是讓識字更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這樣的象形法不但不利于孩子記憶,更不利于孩子理解漢字意義。
這些所謂的象形識字法,所做的無非是用拙劣的圖畫來吸引孩子,想想看,我們單純可愛的孩子,首先接觸的漢字居然是這樣粗制濫造、費解、扭曲、雷人的卡通畫,孩子們做錯了什么!
再則,這類象形字卡還嚴重丑化了漢字。不是花花綠綠、五顏六色就是美。跟隨著漢字的演變,針對漢字的書寫法則,漢字還擁有書法這種獨特的藝術。筆畫、結構都有法度,而這些字卡生生把漢字變成拙劣的卡通畫,這不是藝術,是妖術,王羲之都要被氣活過來了!
老實說,以上那些五顏六色的卡通畫和這里的真正的象形字,哪個更美!哪個更有想象力!
至于傳說中的5秒識字、兩月識千字這樣的奇效,靠的也不過是孩子的記憶力,說白了就是背字,背個字就能全腦開發(fā),提高綜合智力?糊弄誰呢!
況且背字和識字是不一樣的,脫離閱讀,單純地記住一些文字,并沒有什么用。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也說過,即便三歲認識幾千字,孩子也看不懂《哈利波特》。死記硬背,如果沒有閱讀支撐,背得快、忘得也快。
就算孩子記憶很好,全都記住了,那么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很可能成為他今后學習的障礙。等他未來真正學習漢字意義的時候,還得花時間去補他小時候的坑。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記深遠。從孩子的綜合能力來看,快速認得幾個字不過是雕蟲小技,當下讓家長焦慮的識字問題,到以后回想起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童年很短很寶貴,不要把有限的童年浪費在這些無用功上。
最起碼要給孩子“對”的東西。
那么新的問題又來了,到底有沒有靠譜一點的識字產品呢?且聽下回分解!
啾媽:愛學術的文學女碩士,愛創(chuàng)作的文藝女神經,愛叨叨的偽佛系懶媽。以童書守護童心,用閱讀照亮育兒路。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