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連,和持續(xù)高溫的華南地區(qū)比,多了一絲涼意;和持續(xù)降雨的湖南地區(qū)比,又多了一份晴朗,可能正是這份得天獨厚地理條件以及大連人民特有的熱情,把網(wǎng)紅大咖張雪峰老師請到了我們教育“洼地”,給我們做了一場演講,其實我覺得更像是脫口秀。
行業(yè)翹楚必有過人之處,雖然張老師并不是做高報起家,但他考研的本行其實和高報息息相關,因為高報本身就是院校和專業(yè)的組合,所以說,他是行業(yè)鼻祖也不為過。
今天這個講座是某知名保險公司花重金組織的,可見人有了名氣就會有了利益,“名利雙收”一詞真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其實作為高報師,在不同平臺、不同途徑已經(jīng)聽過很多場張老師的講座和分享了,但今天親臨現(xiàn)場,確實感受到人和人的交流,真的需要線下氣場的感受,這份真實感,讓我也有了想寫上幾筆的沖動:
按理說【教育講座】,我應該分享更多教育心得,但我覺得今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實是張雪峰這個人,所以我就先從感受張雪峰老師這個人來寫一寫,再把他對教育的一些核心觀點分享一下。
1、“專業(yè)”一定就是未來“就業(yè)”嗎?——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2、從商、從政,商為創(chuàng)業(yè)精英,政為人大代表——馬太效應的生動呈現(xiàn)
3、在家庭角色中,人子、人夫、人父——好男人才能在社會立足
“專業(yè)”一定就是未來“就業(yè)”嗎?——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作為名人,張雪峰老師的出身不用介紹,鄭大畢業(yè),給排水專業(yè),而今天作為名人的他,好像和這個專業(y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但你仔細聽過他的演講以后,你就知道了今天的他為什么會成功,同時也讓我對未來給學生填報多了一份思考。
①愛看書,開場第一件事就是從推薦吳軍老師的《大學之路》講起,吳軍老師的所有書他幾十套幾十套的放在辦公室,作為送給客人的禮物,他自己說可以把《大學之路》倒背如流,他每周必去的地方就是蘇州的誠品書店,每次買十幾本書,他女兒總說買這么多書能看完嗎?他告訴他姑娘:“哪怕這些書里只有一句話用在他工作中,那所產(chǎn)生的價值就購買一輩子書了”,隨后他幽默地問了我們現(xiàn)場群眾一句話“你們知道Pingan這次請我來給我多少錢嗎?”一句玩笑,卻真的印證了他的那句話。
②持續(xù)力,從張雪峰老師做考研分享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十幾年的時間,他從高校研究到專業(yè)研究,所有信息可以說張口就來,當然,這份記憶力確實讓人羨慕,但我相信,這背后持續(xù)的付出肯定是我們看不到的,一其實在一個領域深耕,尤其是要做教育這個領域,確實需要持續(xù)學習能力,可以說教育就是在變化的最前沿。
③選對路,張老師在演講中開了個玩笑,說在他剛火的時候,有一家經(jīng)紀公司想簽他做演員,他思前想后,覺得自己雖然不丑但絕對也不帥,沒有特色,帥肯定帥不過周潤發(fā),丑肯定也丑不過宋小寶,所以干脆就老老實實做好自己擅長,正如他自己講“在高報屆他最會講相聲,在相聲屆他最了解高報”,所以他不是翹楚,誰是?
以上幾點,讓我也在思考,其實每個孩子的大學之路,都僅僅是個開始,尤其是在這幾年大學大刀闊斧的改革后,大學的包容性就是希望讓每個孩子在四年中鍛煉自己的通識能力,讓自己面對未來社會的一切變化都能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張老師的身上,就生動地體現(xiàn)出專業(yè)不代表你未來就業(yè),任何人其實都有無限可能性。
從商、從政,商為創(chuàng)業(yè)精英,政為人大代表——馬太效應的生動呈現(xiàn)
在講座中,張老師反復強調自己的一個身份“江蘇省人大代表”,并強調了“省人大代表”的稀缺性,當然,不得不提到他企業(yè)家的身份,兩個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在這些話題中,還穿插著他參加了周鴻祎的發(fā)布會、參加了武漢無人駕駛“蘿卜快跑”的體驗經(jīng)歷、參加了各個地區(qū)企業(yè)的種種活動等等,當然,這些并不是說張老師在炫耀什么,因為他強調省人大代表這個身份,是想告訴我們要多關注省政府每年面向社會的工作報告,里面信息量巨大,他之前并沒有關注,當他有了這個身份后,他關注了這份報告,才知道這個玄機——政府報告告訴你省、市的工作重點,比如江蘇省1650項目,素質是1030項目,這些都在透露出未來這些城市的發(fā)展走向以及人才需求,這不正是大學生未來就業(yè)所要考慮的嗎?那么反觀高考志愿填報,你要對標的地區(qū)、院校和專業(yè)選擇,和這些不都是息息相關?但是我自己的思考是,從政也好從商也罷,這些都是互相加持,馬太效應——強者越強也就這么體現(xiàn)出來了。
在家庭角色中,人子、人夫、人父——好男人才能在社會立足
成功者的分享很多時候都離不開自我展示,以自己為例子,張老師也不例外,演講中,他強調了對女兒的愛,也強調了他教育女兒的方式——陪伴,對于一個成功人士來說,他是個好爸爸,工作那么忙,依然保證每周末全程陪孩子,每周兩次接孩子放學,其實這個過程,就是給孩子足夠安全感、自信心的過程;作為丈夫,他自己所說的種種,更是讓人翹起大拇指,和妻子約法三章、尊重妻子選擇等等;作為兒子,他描述了一段他和他爸爸的故事,可能很多人在不同場合都聽過這個版本,這里就不贅述了,凡此種種,在家庭角色方面,可以說是個類完美男人,所以他事業(yè)上的成功其實也是水到渠成,畢竟有句話叫“虧妻者百財不入,寵妻者富貴相隨”
好,對張老師的印象我分享完了,再來點和教育有關的話題,也談三點:
1、教育要順勢而為——放過自己
2、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文能算理能寫
3、根據(jù)孩子類型來做選擇
教育要順勢而為——放過自己
教育講究順勢而為,其實對高報而言,就是在填報的時候要多一些考慮:
①學科優(yōu)勢擴大發(fā)展:對于孩子喜歡的學科,比如孩子喜歡生物、化學,就可以考慮醫(yī)學類、化工類;如果孩子喜歡物理,那可以考慮是力學的機械還是電學的電氣;如果喜歡文科類,那可以考慮法學、思政,未來也可以體制內(nèi)工作等等
②性格特點發(fā)揮優(yōu)勢:這里他講了好多小段子,就不一一贅述了,簡單說就是你不能讓一個什么都看不順眼的憤青式孩子考公考編;科學家肯定要有好奇心,而管理者要有企圖心,所有不同的人,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位置。
③家庭資源優(yōu)勢擴大:這個肯定不必說,其實人脈是這個社會永遠不會消失的價值,愿不愿承認都得承認,家里的資源可以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樂不為。
④國強則家強,順應國家大勢:如果你前面三點都沒辦法沾邊,那順應國家發(fā)展,這個肯定錯不了,雖然早些時候張雪峰老師口無遮攔,但這次的分享,我感覺他真的是謹慎多了,可能也和他人大代表的身份有關,立場堅定而正確。那怎么看國家發(fā)展的大勢?前面提到了,就是多看政府報告,里面都是門道。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鉆牛角尖,人生處處是通路,適當放過自己。
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文能算理能寫
未來人才多元化培養(yǎng),這個在我做高報這幾年也明顯感受到了,尤其今年大連理工“學域”的概念以及轉專業(yè)的寬松條件,其實都在向大家傳達一個信息,就是未來大學生就是要多元發(fā)展,能文能理,文能算得了高數(shù);理能寫的了文章。比如一個讀工商管理的孩子,如果說未來考研,最好是讀類似“商業(yè)分析”這樣的專業(yè),因為這個專業(yè)會涉及到數(shù)學,可能對后續(xù)發(fā)展會多一些機會。
根據(jù)孩子類型來做選擇
教育本來就是因材施教,但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標準化選拔又在所難免,但是當我們脫離應試教育后,走向大學之路,就要結合孩子的一些類型特點,張老師給出了四個象限:
①學習能力強+社交能力強——無敵,想干啥都能成啥,比如張老師(他自己說的)
②學習能力強+社交能力弱——理工科,技術類,安安穩(wěn)穩(wěn)
③學習能力弱+社交能力強——開個玩笑,他說畢業(yè)可以直接到今天的主辦發(fā)pingan來上班,其實這種孩子未來可能發(fā)展會很好
④學習能力弱+社交能力弱——家長一定要把這種孩子控制在自己可控范圍內(nèi),比如說千萬別創(chuàng)業(yè)。
一場講座2個半小時,其實所講內(nèi)容著實有限,因為張老師自己都說是最會講相聲的高報師,所以難免插科打諢,逗現(xiàn)場人哈哈大笑,但有水平確實也是有水平,所以我這寥寥數(shù)筆,能分享的也確實有限,有機會,大家可以現(xiàn)場感受下張老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