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過今日學堂張健柏校長寫的關(guān)于兒童閱讀的兩篇文章,主要講如何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維和心理個性行為的?,F(xiàn)將讀文筆記整體分享給大家!
1.閱讀按目的的分類及思維的分層
閱讀按照目的分為三類:圖消遣的娛樂性閱讀,為提高能力的提高性閱讀,培養(yǎng)良好思維模式和心理行為個性的教育性閱讀。兒童閱讀的最高境界就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心理行為模式。其中,思維模式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一元思維、二元思維和多元思維。
2.不同思維的的有限培養(yǎng)時間及手段
但是,不用糾結(jié)于三種思維模式的區(qū)分。簡單講,小孩子在12歲之前的閱讀主要是要培養(yǎng)一元思維,即要通過多看科學類和自然類的材料, 借助于對自然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因果鏈式的運行模式的解讀,培養(yǎng)一條完整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因果鏈思維模式,即線性的思維模式。12歲之后,可借助歷史和文化典籍培養(yǎng)孩子的二元思維,即平面思維模式,它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的。孩子還小的話,知道這點就夠了。
3.低年齡段孩子盡量少讀文學作品的依據(jù)
根據(jù)孩子的天性,孩子小的時候盡量少讀一些文學作品。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據(jù)道家“天之道,損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的思想。
簡單地:順則成人,逆則成仙。
詳細地說:天道是追求平衡及和諧穩(wěn)定的,認為“有余”和“不足”都是病態(tài),都一樣會造成不良結(jié)果。所以要“損有余以奉不足”。而人道恰恰相反,專門讓“不足”的更加缺乏,讓“有余”的更加多余,所以說人的習性就是放縱和沉淪的,“比而不周”的,專門自討苦吃的。
通俗地說:拿老家種棉花來說,加上水施上肥之后,莊戶人家是不會放任棉花自然而然的生長的,因為你若是不管它,它就會一直長個頭,只長一些枝枝葉葉的。只有將這些枝枝葉葉在其剛剛萌生的時候把它掐掉,棉花才會開出花,結(jié)下果,長出你所想要的東西來。
總之,教育的含義,不是要順人性逐流而下,而是要提高人性品質(zhì)。所以往往要與日常的習性行為相反才行。
4.如何根據(jù)天道原則合理安排閱讀,提升孩子的思維和心理行為水平?
兒童心理與個性有“動有余靜不足、混亂有余有序不足、夢幻有余理性不足、行動有余思考不足”的特點,根據(jù)天道閱讀“損有余”以“補不足”的理念,只有減掉兒童身上多余的習性,變得平衡,兒童才能夠真正成長起來。如何借助孩子具備兩點突出優(yōu)勢,促進兒童理性思維的成長:
(1)借助兒童對一切都好奇的心理、愿意學習的心理,拿自然科學百科讀物,呈現(xiàn)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給他,他們會喜歡且愿意學。
(2)借助孩子喜歡模仿成人、可以在對成人的模仿中快速成長的特點,有意地提供孩子模仿和崇拜的成人形象和行為,也是讓孩子迅速成長的一個手段。
如果看完上述答案,想必您大致明白根據(jù)天道教育的理念,怎樣借助孩子的突出優(yōu)勢,通過提供孩子合適的閱讀材料,彌補孩子理性、有序和思考不足了。
如想進一步了解,可在百度搜索《怎樣閱讀才能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心理行為能力?……天道閱讀還是人道閱讀》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