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安安說不餓不想吃飯,為了讓他養(yǎng)成飯點吃飯的習慣(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我還是帶著他去洗了手坐到了餐椅上。而且為了吸引他的興趣,我們說晚飯有肉丸子。
等安安坐上餐椅,當然要吃丸子!
我就給他的碗里夾了一個丸子,然后就去洗頭發(fā)了。
我在衛(wèi)生間聽到安安吃完還想吃,但是奶奶不敢擅自做主,就問爸爸。
隊友表示不能再吃丸子了。
安安哭了,奶奶想再給拿一個丸子,隊友就怒了,覺得奶奶沒原則,說話聲音很大,安安就哭得更厲害了,然后隊友就更生氣了。
安安開始哭著喊媽媽。
我洗完頭發(fā)就趕緊出來了。
我先表達了對安安的理解,畢竟確實是我們的原因,本來人家不想吃我們非要用丸子吸引,人家想多吃一個我們又死活不讓,輪到誰都得崩潰!
小孩子太不容易了!
我說完對安安的理解,安安的情緒明顯穩(wěn)定多了,但表示還是想吃肉。
我又想到之前看《我們的身體》,安安很喜歡消化那一頁。所以我告訴他,你的胃正在消化丸子,丸子這么大,小小的胃一天只能消化一個丸子。
果然安安聽進去了,說丸子從胃到腸道了。
然后又溝通了一會兒關于消化的問題,安安就不再要求吃丸子了,但是還是有點委屈,尤其這時候奶奶又埋怨了爸爸一句,隊友又煩躁了,安安又要哭了,每次我們說話大聲,安安都以為在吵架,反應很大。(這件事確實是我們家長的責任,讓安安有心理陰影了)
我告訴他爸爸和奶奶沒吵架,他們只是觀點不同,大人們有時候會這樣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要想說服對方就得講道理才行,然后安安就好多了。
我發(fā)現(xiàn)只要我不激動,安安情緒很快就能穩(wěn)定,如果我也參與爭執(zhí),安安情緒很容易崩潰。
而我的情緒完全取決于身邊的人和事,今天為什么這么有耐心,因為剛看完那本《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感覺對自己有積極正面的影響,雖然這影響也許很短暫。另外就是沒發(fā)生讓我焦慮的事情,和隊友沒生氣,單位也沒啥事。
今天看到聊聊這本書里也說到這個現(xiàn)象了,這個叫做情緒置換。是把自己對別人的情緒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人身上,比方說自己的孩子或者父母。
其實很多時候我都能意識到,我是把對別人的壞情緒轉移到安安身上了,但是,當下又控制不住。不過書中的心理治療師都這樣,這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發(fā)生了也不用太過自責,但是要對孩子真誠的道歉,而且,成年人還是應該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我的穩(wěn)定情緒對安安影響很大。
內(nèi)容有點混亂,還沒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