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家長最應該知道,老師是怎么看待早教的

2022
2025-1-20 09:20 轉(zhuǎn)載

各大育兒平臺混久了,能入眼的理念和觀念也不多了,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的今天,誰都能跳出來講怎么育兒,如何育兒,所以分辨極為重要!如果你還沒有育兒思路,還沒著手系統(tǒng)開展,那就剛剛好,不做就等于還沒有破壞孩子,做錯了反而壞處更多。

家長不應該是體制內(nèi)教育系統(tǒng)的重復者,而是補充,站在教育系統(tǒng)之上俯視,不管認不認同現(xiàn)行的教育,是否讓自己陷入焦慮,都應該具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劃,不被牽著走,因為教育系統(tǒng)看的是一年內(nèi)學到哪些知識,補中三年學會了什么,高中能不能考上本科,而家長要給孩子的,是一輩子可以智慧和幸福的能力,對吧?

短指媽育兒心得合集 (點藍字跳轉(zhuǎn))

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王財貴2001年7月講于北京師范大學

   開  篇

今天我來這里,主要的目的是要說明一件事——請各位老師,這一輩子務必要記住——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事;要培養(yǎng)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一般人常說老師要有「愛心、恒心、耐心」,我看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太強調(diào)的,我們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質(zhì),就可以把教育辦好了——本來一個孩子,是那樣的天真純潔,我們只要不破壞他,就很好了;本來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無窮,我們只要不障礙他,就不錯了。我們只要愉快輕松地跟小朋友一起成長,就盡了教育的本份了。有許多老師,許多家長,一直在殘害、在障礙我們的孩子,這是使我們國家沒有人才的最大原因。所以,我建議:從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礙我們的孩子了!千萬!千萬!拜托!拜托!

要怎么樣做到愉快輕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長?我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像帶,這是六年前的帶子。

     前幾個禮拜,我們播送了一代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專題,對牟先生一生為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深感佩服。牟先生認為,對現(xiàn)在社會弊病的救治,中國傳統(tǒng)文化該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實呢?現(xiàn)在他的嫡傳弟子王財貴,正在推動一項復興傳統(tǒng)文化活動。從根本上救起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這個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學習成績進步,還可以開發(fā)增進兒童的智慧,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種什么方法呢?請看記者胡春玉、肖瑞華的報道:「這里是臺北市中正國小四年級二班的小朋友,他們每天的早自習,都是在讀誦四書。而這里是復興街的一個小區(qū)媽媽的家里,小朋友下課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讀《老子》、《莊子》、  《論語》這些一般人認為深奧難懂的中國經(jīng)典。小朋友不但瑯瑯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論語》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計,大概有五千個小朋友,正在接受讀經(jīng)訓練。 這些小朋友經(jīng)過一年半到兩年的讀經(jīng)教育,不但國語能長足進步,有的竟然也從經(jīng)典中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令許多家長及老師又驚又喜。

   這個片子是六年前拍的,里面說,現(xiàn)在全臺灣省有五千個小朋友讀經(jīng)。那是我推廣讀經(jīng)以后的兩年,從多少人開始推廣讀經(jīng)呢?就是從一個人開始的,一個到十個,十個到一百個,到一千個到五千個,兩年就到五千人,三年就到五萬人,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萬人?,F(xiàn)在已經(jīng)推廣七年多了,現(xiàn)在僅臺灣一個蕞爾小島,就有一百多萬個小朋友正在接受這種教育。東南亞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到越南、泰國、緬甸,凡是有華僑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jīng)。以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紐西蘭,乃至于英國、盧森堡等地,或許我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只要有中國人,就有人開始在接受這種教育。 大陸號稱文化母國,是中華文化發(fā)祥所在,是全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這里不做,誰來做呢?這里不做得更好,誰來觀瞻,誰來效仿呢?

現(xiàn)在大陸也有超過三百萬個小朋友,分散于各個地方在讀經(jīng)。如果現(xiàn)在還有不知道這種教育的人,你一定要開始知道。各位來自四面八方,我希望從今天以后,大家回到各自的家鄉(xiāng),回到各自的省份,告訴人們有這樣的教育,而讓人們接受這種教育。剛才說過,不是要老師更辛苦,不是要家長更加認真指導孩子,不是要小朋友更多的功課負擔,不是的。我前年到大陸來,經(jīng)過香港見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說了一句很有教育良心的話:「現(xiàn)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么事?——「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當然,這一句話在一個作老師的人聽起來是不很愉快的。大家不要不愉快,我也是老師。我教過小學,我教過初中,我教過高中,現(xiàn)在在教大學。我也要對這句話作痛切的反省。乃至于我們每個人都在殘害自己,我們這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長大的,而讓我們的學業(yè)與事業(yè)沒有更好的成就。在大陸這個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臺灣是如此。

    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呢?因為臺灣的教育是完全學美國的。一百年來都學美國,我們中國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忘記了──忘記中國東西并不見得就是不對的──我不是一個民族感情主義者。我不是說:我是中國人,所以我要復興中國文化。我們要復興中國文化,不只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乃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有意義的。我重新檢討中國的教育理論,并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我非把中國教育理論再拿出來不可,不是的。而是因為這種教育理論,它是涵有真理性的。既然我們這個文化是有意義的,縱使我是美國人,我也要來復興中國文化;縱使我是外星人,我也要尊重中國文化。既然中國古人的教育是合理性的,縱使我是從美國留學回來,我也要參考中國古人的教育理論。

    我自認為是一個讀書人,也算做一個知識分子。我憑知識分子的誠意,憑知識分子的良知來說這件事情──我今天所講的話,超出任何的宗教,超出任何的民族意識,超出任何的政治立場。大家都是學教育這一行的,我們好好來檢討一下,我們一輩子費了這么多心血,我們的家長,是這么樣的期待孩子,我們的老師是這么樣的熱心、用心的來教孩子──尤其各位能夠到這來參加這個研習會都是一時之選──我們付出的精力這么大,整個教育卻依然問題層出,煩惱不斷。難道孩子是這么難教嗎?難道人才是這么難培養(yǎng)嗎?我們?yōu)槭裁床煌O履_步想一想?我認為一切的問題根源都來自于教育理論的缺陷。我今天要貢獻給各位的,就是重新來檢討一下我們教育的理論。我剛才說過,大陸的情況我不很了解,以下所說,都是我在臺灣的經(jīng)驗。如果大陸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反省反省。反正我們是以一個真誠的心來討論這件事情。我們有哪些地方要反省呢?

    首先,從最大最深最高遠的層面來講,就是有關(guān)于文化的心態(tài)?!?/p>

   中國人, 不要忘記了中國文化

先講一件事情來做比喻:你看過侏儒嗎?侏儒就是長不大的人。侏儒大部分都是天生的,患了天生侏儒癥的孩子,即使生在王公貴族之家,給他多少營養(yǎng),他總是長不大。本來一個人,按照正常的營養(yǎng)供應,一個人都有長大的潛能,只要很輕松的養(yǎng),這個孩子自然就會長大長高。但是,患了天生侏儒癥就養(yǎng)不大了。我們看到這種天生的侏儒癥,會很同情,他的父母真是很可憐的。不過,我后來看到一個報導,有的侏儒,不一定是天生的,也有人造的侏儒。為什么要人造侏儒呢?因為有些沿街賣藝的人,他需要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來吸引觀眾。譬如有帶猴子的,有帶大莽蛇的。有的賣藝的人認為這些大家都看過了,不新鮮,我?guī)з?,人就會圍觀過來。然而,沒有這么多侏儒怎么辦呢?他們有個辦法:造侏儒。怎么造?去偷一個嬰兒,然后把他裝在罐子里面,只露出他的頭,養(yǎng)他。本來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只要稍微地照顧,他就能夠長大,現(xiàn)在卻故意不讓他長大。你要知道,包小腳的女人就很痛苦了,現(xiàn)在全身都包著,當然痛苦更加幾倍,所以這個孩子天天叫啊,叫啊,因為他要長大,卻不讓他長大。唉唉叫,不管他,讓他哀叫了十六年,再把罐子打開,他就比天生侏儒還要矮,這叫做人造侏儒。我們?nèi)绻吹竭@種侏儒,不是只有同情而已,我們會覺得養(yǎng)他們的人實在是很可惡!可恨!──我講這件事做什么呢?我要說的是:我們?nèi)顺松眢w的長大之外,還有內(nèi)在精神的、心靈的、文化層次的成長。但是有些人很不幸,他就患了文化的天生侏儒癥。如果他生長在叢林的民族,在一個非常偏僻野蠻的地方,他所面對的環(huán)境,沒有文化、沒有精神的陶冶。那么,他一輩子就跟野人差不多,跟動物差不多,他長得身體很好,心靈卻沒有成長,這種人叫天生的文化侏儒癥。這種人也值得我們同情。但是,如果生長在像中國這樣一個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而我們的國民,我們的孩子,竟然沒有文化的成長。請問:這是不是叫人造的文化侏儒癥?近一百年,中國就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癥。

    現(xiàn)在的中國人,已經(jīng)忘記了中國文化。在臺灣已經(jīng)是全盤西化了。中國人連中國書都不能讀了。什么叫中國人連中國書都不能讀?一個人打開經(jīng)史子集,而不能讀原文,還要靠翻譯,就說明這個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國文化。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別人的先進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目光短淺,心胸狹隘。現(xiàn)在臺灣人學西方,學美國,不是學美國的冒險開拓的精神,不是學美國的那種大氣魄的民族精神。而是學美國什么呢?學美國的好萊塢,學美國的麥克杰克遜、麥當娜。學日本,我們不是學日本的企業(yè)家精神,乃至于連日本的櫻花那種悲劇精神都沒學到,我們只學到日本的卡通、日本的漫畫。為什么別人有好東西,你學不到呢?因為你喪失了對自己文化的信仰,一個喪失中國文化信仰的中國人,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而西方人假如要跟你學一些中國文化,我們也不可能有所貢獻。所以,忘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只是自己的損失,也是一種對于其他民族的罪過。為什么西方文化可以傳到我們中國來?而我們中國文化,不能傳到西方去?現(xiàn)在,假如派你或我去傳播中國文化——有些西方人他的教養(yǎng)很高,他希望學學中國的高度的文化——請問,我能嗎?你能嗎?我們的留學生,不都是社會的佼佼者嗎?我曾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因為我去美國也作這樣的演講——有個留學生對我說:

    「你講得對。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受了很大的困擾,一輩子都很遺憾?!姑绹耐瑢W非常的好學,他看到中國人很高興:「啊,你是從中國來的,我聽說中國有一本書叫《易經(jīng)》,很有名的?!兑捉?jīng)》講些什么,你是中國人,最好能告訴我。    這個留學生說些什么?他說:「 I am sorry,我沒有讀過?!?nbsp;  「那你們中國有一本《老子》?!?nbsp;  「I am sorry,我也沒有讀過。」   「那么你們是禮義之邦,你們《禮記》講些什么?」   「I am sorry,我也沒有讀過?!?/p>

   「你們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弧对娊?jīng)》美在哪里?」   「 I am sorry,我不知道?!?nbsp;  「你們是歷史悠久的民族,你們偉大的史書叫《春秋》,還有《左傳》,《史記》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傳》?關(guān)公為什么要看《春秋》?」   「我不知道?!?nbsp;  「《離騷》文學價值很高,那個作者還要去跳河,請問,他為什么要去跳河?」   「我不知道?!?nbsp;  「《世說新語》?」   「不知道。」   「宋明理學家為什么要辨論?」   「不知道?!?nbsp;  「那么你們有一本書,叫作《唐詩三百首》。」  「噢,我讀過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弧?/p>

這樣的留學生,他自己也感到慚愧。這不就是文化的侏儒嗎?──沒有長大的心靈!所以,你只學別人,夠嗎?現(xiàn)在整個世界興起所謂的「中國文化熱」。大家都知道──不僅是中國人知道,外國人也知道,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假如中國人只是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強大,那就只會讓西方人產(chǎn)生這樣一種看法:中國是可怕的,中國將又是一個可怕的民族。所以我們以后要想一想了,我們除了現(xiàn)實上各方面強大之外,我們的心靈也要成長,我們的文化也要再度放射光芒。我們除了讓人畏懼之外,我們更要讓人尊敬,讓人喜愛。我們的下一代,要有寬闊的心胸,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從哪里做起?從文化的教養(yǎng)做起!   科學教育與教育的科學化

我們的教育界不是從上到下都非常的努力嗎?難道我們沒有考慮到所謂的文化教養(yǎng)嗎?其實不是沒有考慮,我們上到教育部,下到所有的老師、家長,大家都非常盡心盡力。但是,如果這個盡心盡力沒有對準焦點,那就非??上?,費力多而收功少。如果我們對于教育的本質(zhì),了解得不夠透徹,我們對于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認識得不夠清楚。那么,我們所做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還有反效果。    近幾十年來,臺灣的教育思想——我剛才說過——是從美國學來的,是學美國20世紀初的教育思想,是所謂的「實用主義」,所謂的「編序教學」,所謂的「行為科學主義」,所謂的「兒童中心本位」。這些術(shù)語合起來,用一句很簡單的白話說,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什么叫「懂了才教」?就是我們要考慮一個兒童的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到底能不能吸收我們所教給他的東西。什么叫吸收?就是我要講得很清楚,他要聽得很明白,聽完之后,我要做測驗,他能夠回答我的問題,甚至最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來,我才知道我達到教育的效果了。各位老們,你是不是這樣想的?你現(xiàn)在做教育,用的是不是用這一種方法?這就叫做「兒童中心本位」。它背后的理論基礎(chǔ)是認知心理學。──不要講這么多術(shù)語了,總結(jié)地說,這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我們要知道,皮亞杰稱他的心理學叫做「認知心理學」,所謂認知心理學,只不過是研究人類「認知能力」之發(fā)展的學問──西方的心理學家研究的,基本上都屬于人類認知的層次──認知的心理發(fā)展,應用到的科目,應該是認知的科目。認知的科目,在我們這邊,大概是放在所謂的數(shù)學和物理、化學這些科目里。凡是認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來安排。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教」,而且教的時候,要教得很清楚,讓學生學得很明白。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這叫「編序教學」──按部就班。我們做這種教學的時候,必須要了解兒童認知心理的發(fā)展。兒童認知心理的發(fā)展,到底它的程序是什么呢?有認知心理學的書可以看。美國是一個科學的國度,對于科學教育,按照認知心理學來教,所以他們科學的教育,安排得比較合理的。如果他們沒有這樣合理的安排,恐怕他們的科學教育,不一定教得如此成功。

  在臺灣,科學教育是失敗的。為什么?因為明明顯顯地違反了兒童的心理?,F(xiàn)在臺灣的孩子,害怕數(shù)學,恐懼數(shù)學。學生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面對數(shù)學的壓力。假如我們各位的孩子,或是你的學生,小學一、二、三年級數(shù)學考得不錯,你不要高興太早,四年級以后再看。四、五、六年級,有許多學生就感受到壓力了。到了初中,有二分之一的人數(shù)學考不及格。到了高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數(shù)學、物理、化學統(tǒng)統(tǒng)考不及格。在臺灣,大學聯(lián)考,數(shù)學總平均只有30分。一個國家辦教育,辦得讓青少年數(shù)學只有30分,請問你的科學教育在哪里?但是,難道是老師和學生們不認真嗎?不是。我剛才說,事情不是認真就可以的。假如你從北京要去哈爾濱,你往南邊走,你走得越快,可能離目標越遠。所以,先要確立目標,先要有智能,然后加上努力,才可以成功。不然,努力是白費的。如果我們小朋友學習數(shù)學有壓力,我們應該學學美國人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孩子,是那么的聰明,那么的認真。這一點點數(shù)學,為什么學得那么痛苦?我們來看,我們應該怎么讓小孩子學數(shù)學,學得簡單而有效。

各位老師,你如果教數(shù)學,教得很辛苦,以后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我這有一份美國數(shù)學的教育課程,它是初中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材。他們學什么呢?第一,讓孩子學會四舍五入的技巧。第二,讓孩子會約分,二十分之十約成二分之一。第三,讓孩子知道,二又三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七。第四,讓孩子學會分數(shù)加減乘除、小數(shù)加減乘除。第五,讓小孩子會算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面積。──這是美國學校初中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內(nèi)容。這些課程我們的學生什么時候?qū)W的?(臺下聽眾或說四年級,或說三年級)在小學三年級學的。我們的孩子數(shù)學算不好,一旦算不好就沒興趣了,就害怕了。你怎么樣來引導他? 我們怎么引導一個人,讓他喜歡數(shù)學?喜歡數(shù)學不僅只是數(shù)學本身,其實是喜歡思考。他會思考,他敢思考。遇到一個問題,他能想出三種辦法來解決,這才是科學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我們科學教育最主要的,是讓一般的國民都能夠思考,能夠面對問題。其次,才是培養(yǎng)一些科技工作者。最高一層,才培養(yǎng)科學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民眾,學數(shù)學并不是要做科學工作,而是要學會思考。 但是我們的數(shù)學教育,讓我們的國民不會思考,不敢思考,面對問題不知道怎么辦。

因為從小學四年級我們就害怕思考,認為思考是那么困難的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四、五、六年級時數(shù)學不好,你應該安慰孩子,千萬不要罵孩子笨──因為他不是故意笨的,那是他的父母親生給他那么笨,所以罵孩子笨,等于罵到了人家父母──我們應該安慰孩子說:孩子啊,沒關(guān)系,你現(xiàn)在不會算,我們初中再來算,那時你就會了。到了初中,他再來看這題目:啊呀!我以前怎么會那么笨,這么簡單的問題,我居然不會。那時沒人教他,他自己就會了。所以,我大膽說一句話:數(shù)學科學,是不用教的。誰教數(shù)學,誰教科學,誰就是笨老師。人類心靈當中,本來就有邏輯,本來就有數(shù)學。我們只要稍微引導他,就可以了。怎么引導?按照他心靈發(fā)展的秩序。他心靈發(fā)展秩序如何?老天爺生我們?nèi)耍匀痪妥屛覀內(nèi)藦男〉酱螅橇γ恳荒甓加兴鲩L。每長一年,他的理解能力就更高一點。初中生當然比小學生理解能力高,在小學不能理解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到了初中,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那么初中怎么辦呢?他初中如果只學小學的數(shù)學,他初中的數(shù)學怎么辦呢?很簡單。孩子??!高中再來學就會了。老師不就輕松了嘛!我們孩子不就愉快了嘛!那你說:這個不行,這是降低我們的程度。這不可靠,這不行,我們不能降低程度,數(shù)學科學這么重要,我們怎么可以把程度降低呢?

那我請問,我們費了那么多的努力,你科學程度提升了嗎?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我們?nèi)ナ袌錾腺I菜,用sin cosin買菜嗎?我們初中、高中,學了六年的數(shù)學,那么認真,那么辛苦,請問你的數(shù)學在哪里?你的物理、化學在哪里?不但直接的數(shù)學能力和科學的方法,我們沒有學好。而學習數(shù)學、物理、化學最重要的用意,是要培養(yǎng)出我們內(nèi)心的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我們更是背離了那原初的旨意!我們讓初中生、高中生學了那么多東西,天天非常痛苦。結(jié)果發(fā)誓一輩子不再算數(shù)學,對科學沒有了興趣。像這樣的國民,是不能培養(yǎng)出科學的氣氛的。但是誰能夠,誰又敢讓孩子初中學小學的知識,高中學初中的知識呢?大家是不敢的。其實,一個人如果這樣,初中去學初中所應該了解的東西,高中去學高中所應該了解的東西。到了高中畢業(yè)18歲,他自己認為數(shù)學這么簡單,物理、化學這么簡單,自己決定要學數(shù)學,要學物理、化學。于是他考大學,就考這些科系。到了大學18歲,人的頭腦成熟了——這是老天爺給我們的成熟,我們不費吹灰之力,他就成熟了——我們只要稍微的引導他,按照它的程序,稍微地教導他。到了大學,他只有現(xiàn)在我們初中的數(shù)學程度,但是他考上了數(shù)學系,這個時候數(shù)學教授就可以訓練他,因為他成熟了。而且以前沒有課外補習,身體長得很好。在一、二年之內(nèi),就可以把以前辛辛苦苦,學五、六年時間才能學習到的東西,全部學回來。

臺灣的學生,跟美國的學生比較,同樣是大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系,臺灣的學生在高中畢業(yè)的時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學一、二年級的東西學完了。所以美國的學生,一、二年級的程度是很差的。但是經(jīng)過兩年,他就與中國學生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學的,當他到了研究所,會更加深入地學習。我們贏他六年,他贏我們一輩子!各位!教育是一輩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六年的事,更不是小學三、四、五、六年級的事。我們要為孩子一輩子著想。

一個科學工作者,從初中程度開始,大學訓練四年,訓練到大學畢業(yè)。跟我們大學畢業(yè)水平一樣高,甚至更高。因為他自己會思考,科學的學習,要養(yǎng)成自己喜歡思考,自己愿意思考。年紀未到,思考力未到,就逼迫他算很多的題目,算很深很難的題目,這是沒有意義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凡是屬于認知科目,都要認知得非常清楚。假如他一知半解,就要教他學下一個單元,那你就在殘害我們的孩子了。

殘害孩子,是當今中國科學教育的普遍現(xiàn)象,怎么辦?告訴各位,目前沒有辦法。不過,我等一下提供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我們?nèi)绻軌蛱嵘麑W習的能力,增進他學習的興趣,那么雖然只在國小四、五、六年級,他照常算我們現(xiàn)在這么深的數(shù)學,甚至更深,他也能夠自然的、輕而易舉的學會。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降低我們科學教材的程度,適合兒童,讓他學得很高興,以至于培養(yǎng)思考的興趣。第二個辦法,從小提升他學習的能力,讓他能夠應付高度的數(shù)學教材。我們只有這兩個辦法。如果不采取這兩個辦法之中的任一個辦法,像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那是殘害我們的兒童。   兒童教育貴在耳濡目染

好了,我今天不是講科學教育。我講的問題是要比對另外的一邊,另外一邊才是我們的主題。換一句話說,科學教育應該按照科學辦法來教,既然科學教育以懂為標準,所以我們要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而人生有很多的學習,有很多科目不屬于科學,凡是科學之外的,統(tǒng)統(tǒng)不屬于科學。科學的科目其實只占我們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八、九,統(tǒng)統(tǒng)不是科學。我們?nèi)松恢皇强茖W,西方科學先進國家的教師,對于他們孩子的科學學不好,并不緊張,沒事。為什么?人生的大部分學問不屬于科學。那么,這些大部分的學科,既然不屬于科學,要不要按照科學方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算有用?我們不是要想一想了嗎?所以,教育的正確辦法是:科學的就按照科學辦法教;非科學就不一定按照科學辦法教。我們?nèi)绻逊强茖W的科目,都按照科學辦法來教,我們就在殘害我們的孩子了。因為我們弄錯方向了,我們犯錯誤了,固執(zhí)了。

我們舉個例子,什么叫非科學,什么叫非科學的辦法。比如說音樂,音樂總不是科學吧?離科學很遠,對不對?凡是美感教育,包括音樂、美術(shù),這種教育不是科學,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這種科目也按照科學辦法來教。什么意思?就是也是懂了才能教,以為教懂了才有用。因此,在臺灣就沒有真正的音樂教育,也沒有真正的美術(shù)教育。雖然在學校開了課程,老師、家長也認真教,但是沒有成果。什么叫音樂沒有成果?從家家戶戶都還在聽流行歌,就可以判斷了。為什么會如此呢?就是我們的音樂教育,完全失敗。為什么音樂教育會失?。恳驗椴话凑找魳返霓k法來教。什么叫按照音樂的辦法來教?西方有一句話說:維也納的孩子沒有不懂音樂的。為什么?因為音樂的教育是耳濡目染,而不是一點一滴的傳授,不是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種環(huán)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來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來陶冶。用靡靡之音來讓孩子一聽,他的心性就敗壞了。什么時候開始敗壞?從非常早的時期就開始敗壞。只要他有耳朵,就開始在敗壞。好的東西耳濡目染,不好的東西也耳濡目染。一個人從胎兒三個月到五個月起,就有聽覺。那個時候就可以有音樂教育。用什么音樂來教育呢?用具有音樂內(nèi)涵的音樂,真正的音樂。假如我們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音樂。很簡單,古典音樂。中國有古典音樂,西方有古典音樂,為什么它叫作古典呢?因為是經(jīng)典之作,流傳千古。叫作古典,并不是因為它時代很古。時代很古,只是古董而不是古典。所以不會選取音樂的人,就選古典音樂。父母親幫這個胎兒聽音樂,0歲到3歲,人的腦神經(jīng),發(fā)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3歲之內(nèi),要聽盡世界名曲,只要聽一遍兩遍,終生不忘。深入到他心靈深處,幼兒學的東西,都影響他一輩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樣,一輩子洗刷不掉。學的是好東西,就有好的后果。你如果讓他去學這些靡靡之音,暴戾之氣,到18歲就發(fā)作給你看!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讓它充滿愛心,要讓我們的國民悲天憫人,溫柔敦厚,教育的黃金時期先在3歲之內(nèi)。你不要花錢,   不要花時間,不要花精神。你不要對小孩子硬板地說:你乖乖給我坐在這里聽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鬧,在吃飯,或者在睡覺,統(tǒng)統(tǒng)可以聽。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是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全部儲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fā)酵。就好像種下種子一樣,將來慢慢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現(xiàn)在你當然看不到花果,我們怎么能立即看到音樂教養(yǎng)的成效?但是如果你不播下好種子,他就播下了壞種子!「三歲定一生」,是中國人的老話,西方人現(xiàn)在也這樣講。那個丹尼爾高曼,寫EQ的人,他為什么要寫EQ 這本書?因為他看到美國青少年的人欲橫流,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他考慮怎么的教育可以讓一個青少年有優(yōu)雅的性情。他終于從腦神經(jīng)的發(fā)展原理發(fā)現(xiàn),要在3歲之內(nèi)教育孩子,音樂是最簡單的方法。我們中國的老書《孝經(jīng)》就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如果要讓我們將來的社會、國民,有禮貌、有秩序、有教育、有愛心,3歲就要教好他了。

播放古典音樂,不要花你的時間,任何時刻都可以。這個古典音樂可以小小聲,不要妨礙大人工作,因為大人聽這些音樂,他聽不習慣。因為大人已經(jīng)沒救了。但是一個嬰兒的耳朵是非常靈敏的。世界上有多少種聲音,他的心靈、他的腦神經(jīng)就產(chǎn)生多少種應對的方法,越豐富的聲音,越刺激他的頭腦的發(fā)展。這叫作耳聰,聽覺是敏銳的。如果你的孩子超過3歲,頭腦神經(jīng)還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幼兒園3歲到6歲是一個階段,幼兒園的老師,一定要天天在校園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zhèn)ゴ?,王老先生有塊地」,你放了三年,這個孩子的音樂美感就完了,他的心靈就受到永遠的污染,所以六歲之內(nèi)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超過了6歲呢,6歲到13歲剩下百分之十的機會。小學階段務必注意,下課時間就可以放好的音樂。放古箏、古琴曲,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我建議,在這七年之內(nèi),我們讓所有的北京城的出租車上,都放古典音樂。七年后,2008年奧運期間,外國人來大陸,就會有不同的觀感。孩子13歲之內(nèi)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孩子如果超過13歲呢?我看就算了(眾笑,鼓掌)。依照人類心理的發(fā)展,人類腦神經(jīng)的發(fā)展超過13歲之后,我們那種直覺的能力就消失了,我們那種深度學習的天性就沒有了,老天爺所給我們那強大的攝取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打開心門,再接受偉大心靈的呼喚,你才能跟祂起共鳴,但是這種人是很少的。我們?yōu)槭裁床蛔屓魏我粋€人統(tǒng)統(tǒng)在有天才的時候,給他天才的教育。你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

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另外,美術(shù)教育也是這樣,讓一個孩子3歲之內(nèi),看盡世界名畫——世界有名的風景、雕塑、建筑──只要圖片就可以了,只要一幅名畫看過三次,就終生不忘。這叫做「目明」──眼睛明亮,「耳聰」加上「目明」,簡稱「聰明」。這個孩子一輩子的學習,就比別人輕松愉快,不費吹灰之力。人才的基礎(chǔ)在3歲前就奠定了,這不關(guān)老師的事——但是老師要去倡導——這是關(guān)乎家庭教育。我們的家庭幾乎沒有教育,我們的家長認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當然不懂,但是人生的學習只有懂才行嗎?你現(xiàn)在不學,將來一輩子不懂?,F(xiàn)在學了,每一年都有他的懂,乃至于懂一輩子。

千萬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問他懂不懂。數(shù)學要問懂不懂,科學要問懂不懂,音樂不要懂不懂,美術(shù)不要懂不懂!那你說,我如果一邊讓他聽音樂,一邊告訴他音樂的知識不是很好嗎?我告訴諸位,他聽過幾百首世界的名曲,他有鑒賞音樂的能力了,要知道音樂這些理論,等到他18歲,兩個禮拜全部學完了,你怕什么?知識是比較簡單的事,心靈的開發(fā)卻是很困難的事。為什么現(xiàn)在就要告訴他,這個人叫貝多芬,這個人是十八世紀的人,他寫作的技巧是什么,這首曲子分幾個樂章,第一個樂章代表什么?第二個樂章代表什么?──這不是音樂,是音樂的扼殺。

我不是來講藝術(shù)教育的,我要說的是更重要的一種教育。以下要講語文的教育。

人類的文化成就、人類的智慧結(jié)晶,都靠語文傳下來。語文的學習,要比其他的學習還要更加的困難,更加的深刻,更加的重要。但是語文的學習,老天爺老早就安排好了。語文是幾乎不要教就會的。誰那么認真教語文,誰就是笨老師,誰就在害孩子。

我們把語文拆開來,分「語」和「文」兩方面。「語」就是說話;「文」就是讀文章、寫文章。北京孩子都學會一口標準的北京腔,臺灣人學不像的。但臺灣孩子都會一口標準的臺灣普通話,北京的人也學不到,要不相信,你去學學我們臺灣標準的臺灣普通話,你就知道難了。這是何等的耳朵的能力,何等口舌的能力,你知道嗎?是你父母親教的嗎?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你根本不要教,只要哪個地方有哪樣的語言,3歲學完!乃至于有兩種、三種、四種、五種語言。3歲之內(nèi)全部學完。你要知道,一種語言是多么的復雜,計算機是學不會的。計算機學起來還是沒有像我們這樣靈活呀!我們講話時,是一種反射反應,不要思考的。一種語言就這么復雜:發(fā)音復雜,詞語復雜,文法復雜。兩種語言兩倍復雜。有兩倍復雜的學習,就造就了兩倍的聰明程度。所以,讓你的孩子多學幾種語言,就造就他一輩子的反應靈活的能力,語文教育是提升聰明與反應最好的教育。而且不費吹灰之力,根本不要教。但是你要懂得教育的道理!不懂,就浪費他的天才了。

學英語,太簡單了,還要教嗎?還要教得這么辛苦嗎?你去看美國嬰兒好了,他3歲就學完了。說個半開玩笑的話,我在臺灣,勸導那些來聽講的人,因為他們都有孩子,我就跟他們說:當你有孩子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作父親的講家鄉(xiāng)話,作母親的講北京普通話,再請他的阿姨來講英語,讓他的爺爺來講日語,請一個德國的司機,再請個西班牙女傭。3歲之后,這孩子會講六種語言。但是他不會跟你講英語,因為他知道你不懂英語,他只跟他的小阿姨講英語。語言是不需要教的。不過,假如我們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類智能發(fā)展的歷程,我們就把一些黃金時期白白浪費掉了。等到錯過時機,你就要用九牛二虎焦頭爛額之力了。假如九牛二虎焦頭爛額,能夠?qū)W好,我也甘愿。但是時機一去不復返,費力多而收功少,學不會了。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眾答:百年身)」──連「百年身」都沒有了,下輩子再說!錯過時機,永不再來!   白話文是不需要學的

    各位,你是老師,你是家長,你要好好注意教育的基本道理,不是你認真教就好啊!你要教得時機恰當,要教得時機恰當?。≡趺床拍芙痰脮r機恰當呢?非常簡單,要懂得人性!要懂得人性很簡單,每一個人都懂。今天我來這里,沒有講一句新的道理,是你自己老早就懂的事。你自己就知道應該怎么做。既然都知道道理,但當了老師,卻做了相反的事,可憐我們的孩子,就這樣被犧牲了──不要再犧牲我們的下一代了,將來要痛哭流涕的。

我進一步要說的,不是「語」,「語」是不要你教的,大家都知道,學校里面教語文的時候,如果所用的教材是白話文──就是接近「語」的「文」──就等于浪費老師的青春,浪費兒童的生命。所以,白話文是不用教的,為什么不用教?因為按照胡適之先生的說法,白話文號稱「我手寫我口」。我口就是講話,寫出文章像講話一樣,所以只要認得字,我就會讀白話文,只要會寫字,我就會寫白話文。因此,白話文是不需要學的。我們的語文教育最重要的工作是學「文」。什么叫「文」?記載我們語言的工具,而這種記載,從古以來都是一件慎重的事。我們講話比較不慎重,隨便說說便算了。但是我既然有思想,要記載下來,要傳諸久遠,我們就要慎重。怎么慎重呢?第一點,我們的思想要經(jīng)過整理,使之精確。第二點,不要太啰嗦,表達要簡明。第三點,文章要傳諸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真正做文章,文辭要優(yōu)美。所以這種表達,是把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語言,經(jīng)過整理精確化,簡捷化,優(yōu)美化,才用文字記載下來。這樣的語言不是普通語言,這樣的語言叫做「文章的語言」──寫文章的時候,特別用的語言,是人造的語言,是人文的語言,是升華的語言,是高度的語言。這種語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這種文章的語言,簡稱「文言」。人類文明之可以累積,一個文化之可以傳承,我們之所以可以欣賞到優(yōu)美的文學,就是靠文言文。任何民族都有語言,但不一定有文字,有文字,但不一定有文言。自然環(huán)境可以學語言,乃至于學白話文,自然環(huán)境卻不能學文言,不能學文言文。學文言,學文言文,使我們?nèi)祟悓W習的角度更加的開放,使我們?nèi)祟惸軌蜻M入到歷史當中去汲取先人的智慧。如果只學會講話,只會讀白話文,他就進不到歷史當中,進不到文化里面去。因此,要傳承所謂的人類智慧,你要能繼承所謂的傳統(tǒng),你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你必定要學會讀你自己民族的文言文。包括西洋也是這樣。不能讀文言文,就代表他們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被當作一個從零開始的原始民族來看。他如果接收到外來的文化,他只有全盤的吸收。所以臺灣的文化就叫做全盤西化??蓱z的臺灣人!希望我們大陸趕快去拯救!水深火熱啊。但是,你能拯救嗎?我看兩岸是兄弟之邦,差不多,或許大陸還不如臺灣呢。

我來這里,大家說我是臺灣來的。其實我所讀的書,孔子,山東人;孟子,山東人;老子,河南人。我到四川去,參觀杜甫的草堂,無限思古之幽情,就產(chǎn)生了。所以這里沒有任何的鄉(xiāng)土的瓜葛,只有一種東西,就是人性,就是你和我的誠懇。

我們要注意了,這個已經(jīng)斷了的斷層,我們怎樣把它接起來?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努力,但是,我們已經(jīng)來不及了。雖然來不及,大家也不要太喪氣。中國有句老話說:「死馬當活馬醫(yī)」。補救補救還是有點效果的,只是不可能成為大人才了。我們的大人才,在我們下一代那邊,不要浪費了他們。因為要成大才,需有高度的文化教養(yǎng),而高度的文化教養(yǎng),要在13歲之前打定基礎(chǔ)。怎么做?首先,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具上,要培養(yǎng)一個人有讀經(jīng)、史、子、集的能力,也就是要有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接觸傳統(tǒng)典籍。你說:中國的傳統(tǒng)里有糟粕。有糟粕嗎?,說有糟粕,也得要一個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隨便亂講的。你要發(fā)揚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罵它,你也要有能力。首先我們就要培養(yǎng)閱讀古典的能力。我們閱讀,漸漸融入其中。以古人的智慧,漸漸開發(fā)我們的智慧。

我們現(xiàn)在所推廣的讀經(jīng)教育,便是培養(yǎng)閱讀典籍的方便法門,因為所讀的內(nèi)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經(jīng)典之作」──受這些經(jīng)典之作長期的耳濡目染以后,一個人不會變成一個三家村的小里小氣的頑固分子。因為這些經(jīng)典之作本身就是開放性的,其中的理想是高遠的,胸懷是開闊的。你要涵養(yǎng)你的性情,你要增長你的智能,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進你的勇氣,都必須靠這些永恒的著作來啟發(fā)。

我們不是跟著孔子走,而是我們通過讀孔子的書來啟發(fā)我的心靈。如果孔子講的話,不是我內(nèi)在心靈里原有的東西,我可以不要孔子。我們是憑這樣的精神來讀書的。但是,孔子講的話如果是千秋不朽呢?則它還是新的,未曾老去;它還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只要有人類,他就必須這樣做。不是孔子教你這樣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這樣做。只是讀了這些書,可以再次喚醒你。所以,經(jīng)典是喚醒人性的著作,不是來壓迫你,不是來宰制你,不是來奴役你。千萬千萬要認識這一點。要不然,我們就不能讀這些偉大的書了。

譬如,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靈一定是不干凈的,一定是不誠懇的,這種人你要小心啦!當孔子講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東講的。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們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嗎?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了嗎?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嗎?不是的,「巧言令色」還是「鮮矣仁」。如果一個美國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嗎?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樣「鮮矣仁」。這就叫作經(jīng)典。這種話為什么我們不去讀?

杜甫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假如一個人真的在一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環(huán)境之中,他如果不會「感時花濺淚」,不會「恨別鳥驚心」,這種人沒良心!所以不是只有杜甫自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這叫作千古之作,這叫作永垂不朽。沒有任何的政治勢力,沒有任何的經(jīng)濟勢力,可以使那些東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們自己這里,這叫作經(jīng)典。

經(jīng)典不只有性情的涵養(yǎng),不只有人性的光輝,它又是最好的文學著作。所有文學家只不過學到經(jīng)典的一個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認真讀的,因為他們的作品只是中等的層次,他們從哪里學來這些文學內(nèi)容和技巧?從「經(jīng)典之作」。所謂大文皆自六經(jīng)來,所以,你想要有好的文學素養(yǎng),直接讀經(jīng)典可節(jié)省你很多時間。有人曾經(jīng)說:讀經(jīng)教育就是教育的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的教育學,因為它太經(jīng)濟了,只要學一點點,它就有很大的收獲。

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個老師,希望你記住一句話:我們所要教給學生的,一定是教他有用的東西。而且一定是高度有用的,這個高度有用的就是一輩子有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你只要教五分鐘,就影響他一輩子,你只要教幾句話,就讓他一輩子受用。假如不是這種教材,你就不要教。為什么?因為如剛才所說的,那些教材自己不學就會了。你教他做什么?

臺灣的語文教育失敗了,嚴重的失敗。我們費了那么多的時間,來學國語、國文,但是國民的語文程度,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為什么?不是因為孩子不聰明,也不是因為孩子不用功,乃是因為我們把孩子都浪費了。我們舉幾個例子:如果以現(xiàn)有的語文教育理論,我們要教學生懂得的語文,那么,小學生懂什么呢?小學生只懂得他身邊的生活。于是,我們要「寓教育于生活」,所以,我們要教他身邊的常用語言。他常用什么呢?小貓小狗。所以我們教他「小貓叫、小狗跳」;「老師早、小朋友早」;「我的書包里,有書也有筆」;「天這么黑,風這么大,爸爸補魚去」;小華、小明、小英的故事,講了六年──這三個人在六年之內(nèi)陰魂不散──學了這三個人的故事之后,一個人到了13歲升上初中了,他的心靈里面除了認識兩千多個中國字以外,他的心靈內(nèi)容可以用四個字可以形容:「一無所有」!完全浪費!

現(xiàn)在我舉另外的一個例子: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唐德剛先生說的──唐先生對胡適之所謂的白話文運動的反省。胡適之先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晚年的時候接受他留學美國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講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叫作「口述自傳」,很有歷史價值。胡適是用英文講的。他叫他的學生唐德剛(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把它翻譯成中文。唐德剛一面翻譯,一面也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下注解,對于胡適之先生的功業(yè)有一些評論。在胡適講到到民國八年「五四運動」,民國九年「白話文運動」的時候,似乎有一種意氣風發(fā)的口氣,唐德剛先生就這樣評論,我來念給大家聽。

  這一場的白話文運動,尤其是以白話文作為中小學教育工具這一點,其建設(shè)性和破壞性   究竟孰輕孰重?最好還是讓在這個運動影響最重的時期,受中小學教育的過來人來現(xiàn)身   說法。

因為從古以來,兒童開始讀書,讀的都是文言文,民國九年的時候,胡適之建議國民政府把全國的小學的語文教材完全改成「國語」──就是完全改成白話文。小孩子只學白話文就好了,不要再學那些過了時的已經(jīng)死掉的古文了,這叫白話文運動。

唐德剛先生就是那時候,正好是小學生要入學的日子,于是他親身經(jīng)歷到這種變化。他說:

      要由我自身的經(jīng)歷來說,才能夠知道這種教育到底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是對國家有   利,還是在殘害國家。依著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稱許的當年新學制的小學生之一,不幸   我是個鄉(xiāng)下孩子,距離我家最近的國民小學(叫做公立小學,公立小學一概都照政府的辦  法教白話文)。也在十里之外,我們上不了公立小學,只好在家里由祖父開一個私塾來教  我們幾個親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黨,他的頭腦是很新的,他有許多的改良,不是按照  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國文這一科,他卻規(guī)定我們要背誦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  許用白話文。我在這個私塾之內(nèi),讀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國文就從「床前明月光」一直  背誦到「若稽古帝堯」。

「若稽古帝堯」是《尚書》,號稱佶屈聱牙。把《尚書》都背完了,大概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都背完了。

最后,連《左傳選粹》和《史記精華錄》,也能整本的背。在我們這些同學當中,除了兩、三個實在學不下去之外,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不以為辛苦。最后在家長的鼓勵之下,竟然也主動去讀《資治通鑒》和《昭明文選》這些大部頭書。

那時候唐德剛幾歲?11歲!

在我們12歲那年,家長為了送我們上中學,必須有一張小學文憑。所以只好把我們插班到公立小學六年級去。我現(xiàn)在還清楚記得,在公立小學上的第一堂國語課,就是有關(guān)早晨和公雞的白話詩。那詩是這樣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聽富人笑,哪聞窮人哭,喔喔喔,喔喔喔……」。那時表兄和我三個人,都已經(jīng)會背誦全篇的《項羽本紀》了。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去數(shù)一數(shù),總共九千二百多個字,他們?nèi)紩沉恕?/span>      但是上國語課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和其他六年級同學,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們樓下就是     小學一年級,他們國語課我聽得幾句:「叮當叮,上午八點鐘了,我們上學去,叮當叮,  下午三點鐘了,我們放學回?!鼓菚r小學生們念國語課本,還有朗讀的習慣。所以早上早  自習,晚上晚自習,只聽得全校的孩子,一邊「喔喔喔」,一邊「叮當叮」,好不熱鬧?! 。ū姶笮?,鼓掌)

    各位,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同樣上學,同樣教書,孩子們同樣做功課,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

胡適之的例子,可以讓我們警惕。胡適之4歲就讀古詩了,6歲上私塾開始背古文,到了9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了,他就能看古典小說。能夠看古典小說的人,語文程度已經(jīng)很高了。兩年之內(nèi),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說。一輩子作文基礎(chǔ)就奠定了。當時只有9歲!到11歲的時候,他的老師正式教他讀古書。因為已經(jīng)讀了四年古書了,以前讀書是精讀,是背誦,現(xiàn)在是略讀,已經(jīng)有能力自己閱讀古文了。教師教給他的第一本書叫《資治通鑒》,而且是沒有標點的《資治通鑒》,11歲就讀完了這部中國的大書──《資治通鑒》。到13歲就把《左傳》也讀完了。把《資治通鑒》和《左傳》讀完了,大概這輩子必讀的中國書都沒問題了。以后就是復習、博覽、綜合、創(chuàng)造。以前中國讀書人,都在13歲以前,把所有該讀的書全都讀完。一些重要的書都放在肚子里面,以備長期醞釀之用。假如沒有這樣子的基礎(chǔ)教育,這一輩子不要想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才!沒有了,大人才就跟這個人分家了。

胡適之接受這種教育,他也沒有變成書呆子。以后,他記憶好得很,學英語也快。所以19歲考上了公費留學,20歲出國去。到了27歲,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哲學博士。他憑什么拿博士?他寫了一篇論文叫《先秦名學史》。懂得諸子百家已經(jīng)很困難,懂得名家就更困難。沒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礎(chǔ),能夠研究先秦名家嗎?但是胡適之非常容易就寫出來了,因為13歲前就奠定基礎(chǔ)了。而且他寫出來以后,美國教授看不懂,糊里胡涂地讓他通過畢業(yè)了。28歲回來,在北京大學當教授,他憑什么當教授?13歲之前的功力。他后來寫了一本書叫做《中國哲學史》。他憑什么寫《中國哲學史》?你能嗎?不到30歲全國聞名,憑什么?13歲之前受的教育基礎(chǔ)!他去演講,引經(jīng)據(jù)典,不要帶書的,從來不會錯誤。因為光是詩詞,他就會背一千首,至少!其他的書不用說。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建議我們的教育部,不要再讓兒童讀古文。 從此以后,中國就沒有胡適之了,出不來了,出不來了!可憐的中國!

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他不是會寫白話文,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徐志摩、朱自清,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讀古書長大的!錢鐘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 什么叫白話文?不好好思考這點,中華民族子孫將永遠沉淪!他們?yōu)槭裁茨埽覀儾荒??我們孩子比他笨,全國的孩子比他笨嗎?其實是思想的問題、教育思想的問題。一個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學什么。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綿式的吸收、整體的吸收。你教他什么,都會放在肚子里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沒有用嗎?你看看胡適之就好了,長大就有用。一個人是會長大的,學得這些不懂的東西,他可以用幾十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現(xiàn)在不學,一輩子就來不及了。

什么叫生涯規(guī)劃?這就叫作讀書教育的生涯規(guī)劃。你要知道,現(xiàn)在所學的,不是現(xiàn)在要懂,但是一輩子有用。而現(xiàn)在不懂的學習,是不是很痛苦?我們來檢討這件事情,假如學得很痛苦,不要學了,我們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怎么說呢?   簡便易行的讀經(jīng)教育

以下介紹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要再講理論了,我們就講實務──你應當怎么做?這種教育,在臺灣稱為「讀經(jīng)教育」。這意思很明白──就是去讀經(jīng)典著作。教材就是經(jīng)典,教法就是讀。在大陸,一般人對「經(jīng)」這個字有忌諱,其實你不要忌諱。我說,「經(jīng)」就是經(jīng)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現(xiàn)在也可以有呀!但是,如果沒有經(jīng)典人物出現(xiàn),就沒有經(jīng)典的著作啊!所以不是古代才有經(jīng)典。我們完全是開放的心胸,只要你夠格,你是高,夠深,夠遠,你可以感動千秋萬世,你就是經(jīng)典。對不對?所以不拘是「經(jīng)」,還是「史」,還是「子」,還是「集」。杜甫的,我們當作經(jīng)來讀;李白的,我們把他當作經(jīng)來讀。但是,《紅樓夢》就不大夠,對不對?它在小說里是經(jīng)典之作,不過它的文學高度比起杜甫、李白還差一點。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們就這樣來選取經(jīng)典之作。所以要選擇教材是很簡單的,我介紹給大家選擇的方法──沒有硬性規(guī)定的教材,一定要什么,或不要什么,我又不是教育部,所以不規(guī)定。但是你自己一定要選一選──與其教語文課本,不如教《三字經(jīng)》?!度纸?jīng)》讀會了,語文課本就會了,教語文課本是沒有用的。語文課本,在幼兒園他們就學會自己讀的能力了。各位老師,你的孩子,你的學生,如果有以下情況,你要小心。什么情況?就是我們剛開學的時候,發(fā)下語文課本,他當天就看完,而且看完三遍,他能夠跟他的父母講語文課本里面的故事。我告訴各位:你這本課本就不要教了。怎么辦?明天再發(fā)一本新的語文課本,要不然你在浪費孩子的光陰。我們下課的時候,聽小孩子在他的朋友之間講話。他所講的話這么流利,所用的詞語這么豐富,如果它比我們語文課本還要更高深,我們語文課本實在是障礙兒童的發(fā)展。他如果是在家里看電視,他看自己的課外讀物,如果那些知識更加豐富,詞語更加優(yōu)美,我們卻還在教語文課本,我告訴各位,你就在浪費孩子的生命了,你是有罪過的。

我們應該知道,學了高度的表達,低度的表達自己就會,所以語文課本是不需要教的。你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去教《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所謂的童蒙書。但是,要學《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詩》,就不如讀唐詩。唐詩讀好了,那些都不要學就會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語文程度,但是與其教唐詩,不如教古文。古文會了,唐詩就會了,所以學唐詩,浪費時間。你若要學古文,不如學諸子百家。因為古文作家都是學諸子百家來的,學古文作家是浪費時間。古文作家你來欣賞一下就好了,你跟他平起平坐就好了,不要那么努力去學了,因為他不值得你努力。你要學諸子百家不如學四書五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學會了,諸子百家沒有不會的。四書五經(jīng)里邊,以四書為標準,四書又以《論語》為開頭,所以中國人要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這本書不讀,枉費你是中國人。第二本書是《老子》。第三本書,經(jīng)史子集隨便選。在臺灣,我介紹第一本書讀《論語》。第二本讀《老子》。第三本書讀唐詩。唐詩不是非常重要,是給他好玩。所以附帶讀唐詩,千萬不要那么認真教唐詩,那太小兒科了。好教材就這么選。

你說,我怎么教?假如今天我只講到這里,沒講教法,簡直是吊味口,讀經(jīng)教學等于是空中樓閣。你會說,我又不是語文??瞥錾恚矣植皇侵形南当究飘厴I(yè),我以前也沒有很深的文化素養(yǎng),我怎么可以教經(jīng)典呢?各位今天來這里,最主要的是學到教學法。這個教學法只要兩分鐘就可以學完,而且保證每個人都會,要不然我們何必在這里坐兩個小時?為什么這樣困難的書,這樣高明的書,而教法會那么簡單呢?

我剛才不是講過了嗎?天地之間,凡是合乎人性、順其自然的,本來就是很簡單的。我們教學法就是順應著兒童的心理,依照教育的本質(zhì),應該這樣教,所以我們這樣教,并不是因為我們的老師程度很差,所以我們才這樣教。不是。而是本來就要這樣教,你的程度很好,也要這樣教,何況你程度不好?這種教育本來就如此,本來如是。

好,我現(xiàn)在講,我們怎么樣教學生讀經(jīng)呢?我們只要會講一句話,就可以當讀經(jīng)的老師了,就可以指導他文化的進路,不管你是老師,還是家長。你可以把這句話教給你的同事,教給你的家長們。每個人同樣講這句話,就可以教讀經(jīng),而且一輩子都這樣教,效果深遠。兒童一輩子都記得你,都會感激你。這句話只有六個字,這六個字很簡單。請各位注意,就是:「小朋友,跟我念」。(眾笑,鼓掌)我稱為讀經(jīng)教學「六字真言。在座的老師聽起來很愉快,這種愉快中帶有一種嘲笑的味道:「哼,這樣還要你講,哼,我們老早就這樣教了?!沟俏椰F(xiàn)在要分析一下,我們大部分的人,對這六個字并不了解。首先,你說:「小朋友,這三個字看似簡單,而作用很大。不說「小朋友,說聲「喂!也可以,這就為了引起注意——注意了才能學習——一個老師、一個家長,是很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愈是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他學習愈好。我們要時常引他注意,叫「小朋友!小朋友!」。一個善于教導的老師,一定時常呼喚,叫做耳提面命。所以你要常叫「小朋友!」隔一段時間,他不注意了,再叫一聲「小朋友!」。一個新的老師去到一個新的班級,他不知道哪一個人可以當班長。我告訴你很簡單的辦法,站上講臺忽然喊一聲:「小朋友!」那個抬頭最快的,眼睛最亮的孩子就可以當班長。(眾笑)老師叫了幾聲「小朋友!」還在那里東摸西摸,還在流口水的人,不要讓他當班長,因為他一定學不好。所以「小朋友!」是提醒他,而一個小朋友是善于集中精神的。雖然,他集中精神的時間不能維持很久,但是他善于被引導。而我們大人就不一定了,像我在這里講的口沫橫飛,我說:各位老師?。ㄗ鞯皖^狀),(眾笑)為什么呢?沒救了。(眾鼓掌)你不再對新鮮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了。兒童不是這樣,所以你一叫「小朋友!」他就抬起頭來。一定的,這叫合乎人情。(眾鼓掌)

第二句話「跟我念」,更是正中下懷。因為兒童就是這樣學習的,就是跟著學的,兒童的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種動物一生下來,都要跟他的父母親、他的長輩學習,越低等的動物跟父母的時間越短,它的幼稚期越短。越高等的動物,因為它要學到非常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所以它要有一段很長的幼稚期中,都要跟著父母的。人類的幼稚期最長,基本上是十三年,而人類不只是跟父母學習,人類還安排了很多辦法,譬如讓他跟老師學習。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老天爺給我們十三年的幼稚期。如果老天只給你三年的幼稚期,一個3歲的孩子說,我翅膀長硬了,我要飛走了。我告訴你,人類老早就滅亡了!所以千萬不要隨便引發(fā)兒童的聰明,號稱創(chuàng)造性教學,小聰明起來了,聰明反被聰明誤,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們要讓兒童13歲之前,完全在我們的老師、家長優(yōu)良的帶領(lǐng)之下──但你一定要帶領(lǐng)優(yōu)良的,你不要帶領(lǐng)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你如果帶領(lǐng)一些雜七雜八的,他越早翅膀長硬越好──我們有好的東西給他,他必須用十三年的時間來學到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的精髓。乃至于西方重要的文化資源,都要在這十三年內(nèi),灌輸在他生命里,肚子里面要有滿腹的經(jīng)綸。

要達到這樣的教育效果,就這么簡單──就是「小朋友,跟我念」!他一定跟你念。如果小朋友居然不跟你念了,你這個老師已經(jīng)失敗了,你的小朋友已經(jīng)不再長進了。我們叫他跟我們念,并不是控制他,并不是不民主,不是的。不是我們不讓他活潑,不讓他自由。如果你帶你的孩子上街,要買冰淇淋,你要問他:「你要吃什么口味?」因為他自己有自己的口味,這是他可以決定的?,F(xiàn)在你要教育他,你不該問他:「你要不要讀經(jīng)?」你是否有毛病呀!你等于放棄你老師的責任了。他哪里知道他要不要讀經(jīng)?這是他不能知道的,是我們要負責的。家長跟老師,要負起下一代一輩子的責任,這叫做真的民主,這叫作真的多元化。范疇不一樣,場合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間不是只有民主一件事,心靈不可太狹隘。

在座如果有老師說:我們天天都在說「小朋友,跟我念」,你這句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學問。雖然「小朋友,跟我念」這六個字沒有學問,但是你說了這句話以后,你念什么給他聽,就有學問了?,F(xiàn)在我們的老師,尤其臺灣的教師,他也是上了講臺說:「小朋友,跟我念」,而念什么呢?念「小老鼠,上燈臺。」小朋友當然跟著念「小老鼠,上燈臺。」念了六年,四個字可以形容——一無所有!他跟你念這個做什么?他在3歲的時候,老早就念完了。他跟你念這個做什么!我們要提升一個人心靈的程度啊!我們要加深他心靈的分量啊!還要學「小老鼠」做什么!這種文章,他在日常生活中,跟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老早就學完了。為什么要放在課堂上教?「小華、小明、小英的故事」,他自己看課外書,就已經(jīng)看得比我們教的還多了,為什么要到學校里面教?你不是在浪費嗎?所以,我們只教高度的,那些低度的自己就會。從今以后,不要再浪費時間。

「小朋友,跟我念」。念什么呢?你念「學而時習之」,他一定跟你念「學而時習之」,他不會給你念成「少小離家老大回」。不可能!所以請各位老師,今天回去就開始實驗。假如你實驗失敗,不要聽我的話。假如你實驗成功,你要好好的反??!反省后,就要告訴其他人,我們不要再浪費孩子了!你今天回去,找到一個小孩子,就說:小朋友,跟我念:「道可道,非常道」。他忽然念成「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孩子不能教,沒有前途!但是你說:小朋友,跟我念,「道可道,非常道」。他居然跟你念「道可道,非常道」,文化的傳承就有救了。他不會來問你,「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只要他這樣天天念,他就天天進步了。

為了加強大家的印象,現(xiàn)在我們來實習。

教學是要實習的,實習了我們才能夠有信心往前走?,F(xiàn)在我來做老師,你們大家做小朋友──不要跟我做對,你當小朋友,學小朋友這樣坐。小朋友,跟我念:「子曰:詩三百」(眾零落小聲跟讀子曰,詩三百),不行,不行,沒精神,再來一遍──你心理或許在想:「我能跟你念已經(jīng)不錯了,已經(jīng)給你面子了,還要怎樣?」所以我不喜歡教大人,大人沒救了(眾笑),小朋友不會這樣的,他們會很高興,會念得很大聲。來,再來一遍,「子曰:詩三百」(眾大聲整齊跟讀:子曰詩三百)很好,這不就像小朋友了嗎?「一言以蔽之」(眾跟讀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眾覆讀曰思無邪)。男生念一遍(男生讀一遍),女生念一遍(女生讀一遍),男生念得不好,女生念得比較好,現(xiàn)在女生再示范一次(女生讀一遍)好,男生要學好,念(男生讀一遍)男生有進步了,給他們鼓掌(眾笑,鼓掌)第一排念一遍,第二排念一遍、第三排念一遍、第四排念一遍、第五排念一遍、第六排念一遍,張三念一遍、李四念一遍,大家再一起念一遍,站起來念一遍,坐下來念一遍,會背的舉手(眾笑,舉手)。這一章,只要一分鐘到二分鐘,大家就會背了。經(jīng)過兩三天的復習,終身不忘!成為一輩子文化教養(yǎng)的基礎(chǔ)。我們?nèi)珖膰?,只要大家「思無邪」,天下太平?。ū姽恼疲┠銦朗裁茨兀窟@種書,讀一章不夠,二章三章,五章十章,十章一百章,乃至于五百章一千章,請問:你還要教國語嗎?你還要教白話文嗎?

尤其是幼兒園的小孩子,乃至二、三歲的小孩子,你要教他認字,用這種方法最快,那些小孩子,什么字也不認識,拼音也不認識。你也是用小朋友跟我念教他,最好他也有書,他書拿顛倒了沒關(guān)系。因為我們?nèi)祟愓J字,不是認從意義來認的,乃是以圖案來認的。漢字具備了非常明顯的圖案特征。對復雜圖案的認識,可以增進兒童腦力的發(fā)展,這是日本人說的。日本有一位教授,用漢字來訓練兒童的聰明。漢字每一個方塊都有不同的變化,你看這有多少的變化!而讓小朋友??催@些圖案,他就會認字了。會背書以后,更會認字。你想象一個孩子,如果教他《論語》,教他一個禮拜,他至少會認兩個字:「子曰」,至少認這兩個字。后來一個字一個字認,只要教他背書,就不需要再教認字。

一個兒童的記憶力,是人生一輩子的黃金時代。從出生開始,就快速地發(fā)展記憶力,這個時候如果訓練他的記憶力,可以成長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夠過目不忘?,F(xiàn)在我所看到的讀經(jīng)的孩子,具備了過目不忘,讀二遍三遍,就把一個篇章背下來的人,越來越多。憑什么?憑訓練。13歲之后,就不能訓練了。我們在他有強大的記憶力,但還不能理解的時候,就只是教他記憶,不必要求理解。怎么記憶?就是反復練習。反復幾遍呢?要看孩子的資質(zhì)。但是我建議至少反復一百遍。聰明的孩子,反復到十遍就會背了,反復到一百遍,終生不忘!一般的孩子,五十遍會背,反復至一百遍,終生不忘!資質(zhì)比較差的孩子,反復到一百遍也會背。但是他還是會忘記,沒有關(guān)系。乃至于他一個字都不記得,也沒有關(guān)系。他至少是比一般的人程度還要高。

讀經(jīng)教育的目標是──會背誦,但是要求人人馬上背誦,是不大合理的。因為我學生有個別差異。有些孩子背得快,有些孩子背得比較慢。所以,我們不要求背誦,只要求他反復的讀,假如能夠讀五十遍,也不錯。最好讀一百遍,兩百遍。接受讀經(jīng)教育以后,他的注意力漸漸集中了,他的記憶力漸漸地提升了。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提升,他的語文程度也漸漸地增長。語文程度一增長,理解力就跟著增長。

剛才說,我們有另外一種讓數(shù)學、科學學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長他內(nèi)在的學習能力。要增長內(nèi)在學習能力,必須按照人類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首先發(fā)展的能力是記憶的能力,然后才發(fā)展思考能力。在那么小的時候,訓練他的思考,那是沒有用的,是違背天理的。現(xiàn)在你訓練他的記憶力,正是大好時機。記憶能力的增強,對一個人一輩子的學習都有莫大的好處??忌媳贝螅睅煷蟮娜?,不只是他理解力好,記憶力也要高人一等,不然考不上這種重點大學。記憶力什么時候培養(yǎng)?13歲之前。用什么來培養(yǎng)?用語文來培養(yǎng)。不是叫他背數(shù)學公式,而是叫他背經(jīng)典之作。語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就好了,閱讀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歡讀書。到時候,老師只供他課外讀物看就好了。

我們一學期只教一本語文課本是不夠的。教讀經(jīng)的老師,你會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的程度越來越好,乃至比老師好,你是不夠資格指導他的。我們不可以以為我們在指導孩子,我們不可以以為孩子都在我們腳下,要我們講給他聽。我們不可以只準備一桶水,然后舀一杯水給他。我們不可以這樣,我們雖然自己只有一桶水,但要指給我們的孩子一條河?。ü恼疲├蠋熓遣粔蛸Y格教人的。那老師的作用在哪里?老師是不是沒作用了?不是的,老師的作用在指點學生的迷津,給他指出一條道路。所以叫仙人指路──一個人迷路了,遇到人問路,這個人是神仙,他當然知道路在哪里,神仙用手一指,就救了你的一命,不費吹灰之力?!?span style="color:rgb(0,0,0);">  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

我們再講一些實際例子,來印證一下。首先我講的是我家里的孩子,比較親切。大家剛才已看過電視了。我不是在宣揚,這里沒有什么可宣揚的,只是親身的體驗,比較深刻。我有四個孩子——在大陸這是犯法的(眾笑)——一般來說,女孩子比較聰明,男孩子比較不聰明。我大女兒比較聰明,我開始教這些功課的時候又太慢了——千萬不要太慢,越早越好——五、六年級才教她,她就有自己許多的想法了,太聰明了:「我們學校又不教,老師又不考試,我們同學也不讀,我干嗎要讀?。俊箾]辦法!她只學了一點點。但是學這一點點,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導,下筆千言,就只學那么幾句。我的第二個孩子是男孩,是比較笨的。所謂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學校里一、二年級,二、三年級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進的——幼兒園老師就以為他有點自閉——到了6歲還不太講話,到了7、8歲還流口水的這種人。我第二個孩子是我唯一的男孩子,所仰望者終生呀!這個男孩居然是這樣!但是我不緊張,因為我知道,我懂心理學,所以我不緊張。到了他三年級的時候,他姐姐是五年級,差兩歲,我教他姐姐的時候也教他。我怎么教他呢?我把一本書遞給他,說:「孩子,你這么大了,你應該讀讀這些書了」。他就翻開了第一頁,讀起來:「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第一章五十幾個字都讀了,都沒有讀錯。我翻第二頁,第二頁上面就是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又是六十幾個字,總共一百十幾個字統(tǒng)統(tǒng)沒有讀錯。這是一本《老子》?。∫粋€笨小子,讀《老子》,一個字沒讀錯。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上頭有注音嘛!看著注音讀,太簡單了嘛,老師們要教讀經(jīng)何必那么緊張呢?像我一樣就好了。我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是等一下你就知道,我是一個最負責的父親。我只說:「不錯,你會讀了嘛,現(xiàn)在你去讀吧,把這兩章背起來?!顾昙壒φn還不多,做完了,有許多時間可以讀。他讀了一個小時才來找我,還是不會,結(jié)結(jié)巴巴的。我說:不行,讀不好別來找我,晚上再來背。到了晚上他來找我,已經(jīng)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褂谑俏揖驼f了一句我這輩子最重要的話──我說了九個字:「從今以后,每天背兩章!」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40天!剛才不是美國的學生在問我們的留學生:《老子》講些什么嗎?40天就全部會背了。我們的孩子有多少40天被浪費掉了。40天背完,從來沒有麻煩,只是說了那句話,九個字!背完了,就算了嗎?不是,我知道人類會遺忘,隔愈久遺忘得愈多。所以要趕快復習,一天復習十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都背過了,現(xiàn)在連起來背,輕松自在。所以每天都背十章。八天就復習了一次,讀老子的日子總加起來四十八天。還要再復習,復習第二次,二十章連起來背,大概一千個字連起來背。你要知道,一個孩子,能夠在頭腦里存放一千個字,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他的整個生命力,就開拓出來了,一輩子聰明,就奠定了,一千個字就好了?,F(xiàn)在我們教小朋友們背書,只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箾]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沒了。我告訴你:浪費生命??!把二十章老子連起來背,四天背完。總共五十二天。第三次復習,四十章連起來背。兩千五百字連起來背,兩天背完,五十四天。最后一天,從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独献印肺迩а?,一口氣背完,總共五十五天,從那一天開始,《老子》跟著他一輩子?。ü恼疲?/p>

讀完《老子》,我馬上后悔了,我弄錯了,要先讀《論語》。所以趕快開始讀《論語》,《論語》不是八十一章,《論語》四百九十八章,號稱五百章。每天背二章,要二百五十天,不是他不堅持,而是我連測驗都懶得測驗了,所以他的論語只背了半本。這樣從老子背到論語,只讀了不過半年,他就整個變了。氣質(zhì)變了,頭腦也變了。老師都非常驚訝,說:「這個孩子怎么現(xiàn)在聰明起來了?」到

五、六年級,就從后進生躍進為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師叫他去跳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來讀兩年,以他的程度,就可以去考大學。我們教育部,不準他考大學。所以第三年就浪費掉了,考上臺大以后,讀了三年,就跳考研究所。臺北兩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治大學研究所,他考第一名;臺灣大學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純蓚€第一名,大家說:「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說:「不是,是最笨的?!估蠋熀屯瑢W問他:「你的書怎么讀得那么好?」你從哪里學到讀書的方法?」孩子說:「沒有,我本來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為什么會聰明起來的,就是三年級的時候,我爸爸教我讀過《老子》,我會背《老子》。」大家聽了,都說,那我也要去背《老子》──但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
 

    這是第一個故事。算命的人說:我這個孩子,將來成就比我高十倍。憑什么?你知道嗎?憑我那一句話:「從今以后,每天背兩章」九個字,他就可以高我十倍。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我有什么學問,我花什么力氣?沒有!我若給他講一句《老子》,天打雷劈!但是他不了解《老子》嗎?從初中時開始,智慧漸漸產(chǎn)生。高中的時候,能夠引用。到大學的時候,他就能夠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對世界上的哲學家。憑什么?憑三年級時候,9歲的時候,五十五天的教育!有沒有讓他在家專門讀《老子》?沒有!五十五天的課余時間,就這么簡單。

    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這個時期沒有,一輩子都沒有!這才是我們最大的痛心所在。

    我為什么要講得這么口沫橫飛?為什么要講得這么激昂慷慨?我要救你的孩子,我要救我們的國家!我這個孩子是不是了不起呢?不是。我這個孩子常說:「現(xiàn)在讀經(jīng)的孩子,比我強一百倍。」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有人在推廣讀經(jīng)嘛。現(xiàn)在推廣了五、六年,現(xiàn)在全臺灣有一百萬的孩子。一萬人如果有一個人認真就好了嘛。其實哪里是一萬個才出一個人人呢?十個人里面就有一個認真的。他們只要讀個二、三年,四、五年就不得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更加的捶胸頓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

有一個在八年前我剛推廣的時候,就來聽我演講。這個人是學西洋牙醫(yī)的。一輩子只讀西洋的東西,他聽了演講之后,自己下決心:「小孩子要讀,我也要讀」。向我要了一套大人讀書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讀經(jīng),憑什么?大人讀經(jīng),把你的心理年齡降低到跟兒童一樣。就是當你要讀這些書的時候,要學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你就這樣念,千萬不要想了解,你要是想了解,就會心煩氣燥,就讀不下去了。你一遍一遍的讀,把一本書的原文,從頭讀到尾,再一遍一遍的讀。他從那時就開始讀《論語》,后來他結(jié)婚了,叫他太太也來聽我演講。他們兩夫妻,每天早晨起來,先做功課:讀半個小時《論語》,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眾笑,鼓掌)。他的太太懷孕了,照常這樣讀。這個胎兒就在肚子里面聽十個月的《論語》。出生以后,相貌不凡(鼓掌),而且非常好帶,幾乎不費父母任何的煩惱。晚上從來不會哭,不是笨到不會哭,而是聰明得不需要哭(眾笑),十個月的《論語》教育嘛。出生以后,父母親照樣讀《論語》,這個嬰兒就在旁邊聽。我剛才講過,醒著可以聽,睡著也沒關(guān)系。等到這個孩子,一周歲會講話的時候,他就會背《論語》了。1歲半就認識很多字,2歲就開始閱讀了,讀適合自己年紀的書,讀那些幼兒園的書。我本來都不知道這件事,我反正只到處這樣講,我講過以后,什么時候與你見面呢?你什么時候告訴我呢?那個人也是一樣。等到經(jīng)過七年多,這小孩子5歲半了。他又見到我,他說:「我的小孩子使我很煩惱,因為他太喜歡讀書了?!顾F(xiàn)在讀什么呢?讀世界名著。5歲半,字太小,父親不讓他讀。他就偷偷地讀,所以這個孩子讀書的時候很緊張,聽到父親的腳步聲,就把書藏在床下,說:「我在玩。」他爸爸說:「玩,好,你趕快玩,不要看書!」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訴你呀,天下太平了。    

現(xiàn)在我們臺灣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他在煩惱臺灣的國民不喜歡讀書,煩惱我們的孩子不喜歡讀書,煩惱我們的青少年只喜歡玩。他知道閱讀習慣要從小學開始,所以他拼命在提倡兒童閱讀教育。我告訴大家,看誰能夠去傳話:「閱讀還要提倡嗎?你不要再提倡了,用讀經(jīng)的方法,連禁止都禁止不了呢。」老師教讀經(jīng)的時候,小朋友的語文能力一提升,接著他們就看書,越看越喜歡看,理解能力也越來越高。他的知識量,超過老師。臺灣臺中有個小學老師教了讀經(jīng),他班的學生特別喜歡看書,下課了,老師看到全班怎么都不動?因為他們都埋頭在看書,老師很生氣,說:「我數(shù)到三,不出去的我就處罰。一、二、三!」大家往外面跑──拿書去外面讀。這種孩子你還要教他嗎?老師只要鼓勵他多讀課外書,自己就會做功課。不費吹灰之力,人才從此培養(yǎng)成功。一般的語文教師都用心在教生字,一筆、一劃、一鉤,又是造詞,又是造句,又是作文。認真教識字造詞造句和作文,是最笨的老師。尤其作文是不用教的,只要他看過一千本書,他就作文給你看。假如他沒有看過一千本書,你教作文是白費力氣的。要把握教育的重點,不要再浪費老師的青春了。教讀經(jīng)老師進步最多,你以前沒有讀過《論語》,趁機會跟兒童一起讀《論語》。以前你沒有讀過《唐詩》,趁機會跟兒童背《唐詩》,這叫做教學相長。

    現(xiàn)在我們老師,一天到晚只教兒童的東西,老師在師范學校剛畢業(yè)的時候,本來還頗有學問,教了三年小學,就跟兒童水平差不多了,可憐的老師!你為什么不陪他一起長大?你教他讀《論語》,你也讀了《論語》,他會背一本,你會半本。因為你的記憶力差,這種孩子將一輩子感激老師,一輩子??!他越長大,越感激。有人問他「你這些學問哪里學來的?」「我小學某某老師教我的。」各位,這叫作千秋萬世之業(yè)呀!你教他白話文做什么?你先教他背《論語》,然后教他看書,越看越多。現(xiàn)在我們臺灣,讀經(jīng)的孩子,讓家長煩惱的是不知道到哪里找書給他讀。學校和小區(qū)圖書館的書都看完了,小學還沒有畢業(yè)呀,你知道嗎?我們?yōu)槭裁床蛔鲞@種教育,你還詳細地分析那些課本里的白話文,號稱內(nèi)容深究。那些沒有什么意義的小學白話文,你能分析出什么?他都比你厲害了,你教他作文做什么!有學問就會作文,沒有學問,教他什么?看,聽,感,想,做;起承轉(zhuǎn)合,沒有意義的!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了,各位老師!

    英文也很重要,英文怎么讀,你知道嗎?從讀英文的第一天開始,就讀英國美國研究生所讀的書──英文的經(jīng)典之作──幾千年來,用英文寫的最優(yōu)美最有內(nèi)涵的著作。譬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美國獨立宣言,林肯的演說等。怎么讀?幼兒園小學生怎么讀研究生的書?我告訴各位,不需要英文老師,只用六個字的教學法,只要你知道這六個字,你就可以做最好的英文老師。每個人都會,這六個字就是:「小朋友,(眾說:跟我念)──錯了,跟你念,就完了。是──跟它念──跟錄音CD念)」。這么高深的英文,聽一遍,鴨子聽雷,不懂。二遍,不懂;三遍,不懂;十遍有印象,二十遍跟著念,三十遍、五十遍很熟,一百遍會背。讓他這一課的這一段,五句好了,讓他念兩百遍,就忘不了,終身受用。像這些句子只要背上一千句,也就是有了幾十篇、上百篇的經(jīng)典放在肚子里,你就不要煩惱孩子將來的英文能力了。而且,將來最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是中國人。我們既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我們又可以深入到西方文化中去。你假如只是教那些非常簡單的,所謂的兒童英語,他這一輩子就被你浪費掉了。他將來遇到外國人,只會跟他談天氣,做生意。做生意也只會要錢哪,他不會說出一些偉大的話。一個真正的大企業(yè)家需要有文化的涵養(yǎng),與外國人交談些有深度的東西,才能做大生意。民族文化的融合,要有高度的心靈來融合。高度的心靈,是開放的,是對所有的文化傳統(tǒng)都能夠吸收融會的。

    總之,一定要在13歲之前打定基礎(chǔ)。打基礎(chǔ)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里面再說。不重要的東西,不要教,他自己就會!

你相信呢,就做;不相信,十年以后,你再后悔,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我今天就講到這里。我這一趟在北京大概有三、四個地方要講,有人問我為什么要這樣?不為任何目的,知識分子的良心!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3

推薦閱讀

短指媽
短指媽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