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底層能力除了理解能力,還有哪些,我覺得還有記憶力,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
還有其他一些內驅力和意志品質上的東西,自信心,抗挫等等,本文不談。
專注力,記憶力,這些能力后天環(huán)境和開發(fā)鍛煉能提升不少。
一.專注力
在一個良好安靜的氛圍下,孩子很容易自發(fā)的對興趣類活動產(chǎn)生專注感,比如有的孩子畫畫可以畫很久,有的折紙可以折很久,有的看書可以看很久,這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專注能力,家長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要打擾,不要以喝水、吃水果等沒那么重要的事情,去破壞孩子的底層能力。
如果一定要打斷,那么請事后提前約定好,做完什么事再畫畫,做完什么事再看書,做到幾點睡覺。這樣既保護了專注力,又養(yǎng)成了時間習慣。
關于學習的專注力這件事,類似于不去打擾,我認為同樣是需要做適度減法。
不要為了進度布置過多的學習內容把孩子的全部時間占滿,適當留白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當時間完全擠滿,孩子有可能會開始拖延,反正寫不完也要睡覺。
當時間有留白給孩子自己安排興趣,手工、畫畫、課外書或者其他,孩子會比較積極的完成后自娛自樂。
一正一反,長期下來就是拖延和專注力的巨大差距。看起來前者學的很多,殊不知小低那點進度算得了什么呢。養(yǎng)成高效的習慣才是未來的巨大法寶。
把排的滿滿的學習計劃分一些出來做體育鍛煉,課外閱讀或者是留白讓孩子自己安排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專注力對于課堂的幫助更甚,極大的提升課堂接收的效率;專注力對提升閱讀速度,提升理解速度也有很大幫助。
至于如果專注只是停留在和學科無關的事情或者興趣上,如何遷移到學科相關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多思考,開動腦筋了。
二.記憶力
記憶力可以也是可以后天發(fā)開的大腦能力。專業(yè)的人用記憶編碼,記憶宮殿來記,非專業(yè)的人多磨煉,常用腦,記憶能力也可以提升很多。
記憶能力的打磨一方面需要重復,另一方面又要慢慢減少重復。
重復是因為初始記憶后因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需要鞏固。另一方面當能力上來后,要對抗遺忘曲線,減少重復次數(shù),達到減少學習次數(shù)也能記得牢的能力。
頻率較高的重復,比如15分鐘,30分鐘,1小時,6小時,1天,3天,7天這樣的重復對于少量的記憶是可行,比如100首,200首詩,但是當記憶量大到一定量時,400-600首詩甚至以上時,家長和孩子對不斷重復太多東西這件事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而幾百首詩可以說對于學習需要記憶的東西可謂是滄海一粟。
減少重復次數(shù),在校內學習時減少復習的次數(shù),也可以說,是在鍛煉大腦的機能,逐步的減少,鍛煉出了一遍記會,一遍學會的能力。
當長期的一遍記住,一遍聽懂,一遍復習,大腦潛意識就會告訴自己可以做到,效率就提高了。
進入中學后,學科增多,學習時間有限,考試時間有限,一遍聽懂,一遍學會,一遍復習,考試一遍做完不檢查,這可能都是學習的常態(tài)化要求。
上文中的“一”究竟是不是一遍并不重要,只是強調較少次數(shù),是相對于不斷重復,不斷復習的相對說法,每個孩子不同,還需針對個體個性化教育引導。
因為記憶是需要整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可能1遍就記住很久很久,記憶完之后的整理又至關重要。
關于記憶力和底層能力,我知道很多大神思考深度比我高的多,做的比我好的多,歡迎大神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