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花生看到花友介紹測試孩子詞匯量的網(wǎng)站https://my.vocabularysize.com/,自己手癢也給娃測試了一下,因為她還不認識單詞和漢字,詞匯測試通過的標準為她能夠主動輸出并且造句,默認這樣的情況下她不但能明白這個單詞的含義,還能運用這個單詞了,算是從“聽說”方面掌握了這個詞匯。
上圖是結(jié)果,測試前我自己感覺芮芮的“聽說”詞匯量應(yīng)該在1000+了,但是沒有想到這么多,考慮到這次測試是我?guī)退瓿傻?,打個折,也還可以了。
我一個過了大學(xué)英語六級的人,詞匯量其實也沒比她高太多,我的很多詞匯還僅限于看見能認識,不能應(yīng)用,是個存在于記憶中的詞匯。
芮芮出生前我曾多次看過那個“4歲的孩子1500詞匯量在美國夠了,在海淀不夠”的段子,當時一笑而過,真正經(jīng)歷了才知道這是來源于生活的事實。
芮芮的詞匯積累過程經(jīng)歷了輸入-輸出-再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不斷地循環(huán)往復(fù)。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很多家長帶孩子正在做的,對于0歲啟蒙的小寶寶來說,這個過程很漫長,是否有效輸入很難定義,什么時候正反饋輸出也讓家長很焦慮,輸入和輸出說來簡單,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果,尤其小寶寶大部分階段都無法反饋,回顧芮芮的這兩個過程,我覺得有以下體會可以分享:
怎樣才能做到大量輸入
能夠輸出3500的詞匯量,輸入肯定不止3500個,也不止3500次,一次輸入一個詞匯肯定達不到輸出的效果。關(guān)于大量輸入,我的辦法有三個。
第一個,隨時貼身跟娃。
小寶寶的輸入大部分靠家長,只有隨時跟在孩子身邊,才有可能輸入內(nèi)容,如果照顧孩子的大人都能夠有輸入意識,就會給做英語啟蒙主力的爸爸媽媽們幫一把手,畢竟職場媽媽還有很多。
我也是個職場媽媽,沒有全天陪娃,只是把自己有限的陪娃時間都充分用起來了。我的工作也很忙,盡量下班后都在陪孩子,直到她睡覺了我再重新爬起來工作。雖然不是996在單位,我的加班時間段錯峰在晚上10點到1點。工作和生活平衡不了,只能自己想辦法。
第二個,隨手攜帶資源。
輸入資源的形式很多種,家長閱讀、工具點讀、音視頻播放...等等,貼身陪娃做什么?不是僅僅陪著,而是要在陪伴中輸入。大部分家長都做不到把自己打造成“外教”,但是我們可以借助資源來營造一個英語環(huán)境,隨手攜帶資源就可以讓自己瞬間“變身”成一個英語環(huán)境。
第三個,隨身自嗨演技。
能有效向小寶寶輸入最重要的法寶就是“演技”,TPR教學(xué)法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給小寶寶英語啟蒙和演戲一樣,演技不行,收視率上不去;TPR不好,小寶寶不買賬。
輸入無效,大量的時間白白浪費,還緊張了親子關(guān)系。那些講解繪本的技巧多數(shù)都集中在怎么精講,拓展知識,更多針對大孩子的講法。小寶寶的TPR恐怕更多依靠父母探索,自己家的娃只有自己最清楚。
比如,我給芮芮示范squeeze eyes的時候,結(jié)合了open eyes,close eyes兩個動作,一邊說一邊夸張地做動作,每次她都哈哈大笑,反復(fù)幾十次以后,我說這三個詞,她就會對應(yīng)做動作。
怎么判斷輸入有效
輸入的動作有了,也做了很多,怎么判斷孩子吸收了呢?雖然小寶寶不會直接告訴你,我聽懂啦!我沒聽懂!但是小寶寶的有效輸入比大寶寶容易判斷,因為小寶寶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反應(yīng)。我總結(jié)了芮芮的三個輸入級別。
第一,高級別,要求反復(fù)聽。
芮芮對于喜歡的內(nèi)容會要求反復(fù)聽,“要求”的表現(xiàn)也不一樣。很小的時候,如果換了下一本,她會哭鬧,會打人,會發(fā)脾氣,表示不高興,再讀上一本書就安靜下來了。對于這樣的書,我會問她要不要再來一遍?她點頭或者伸手抓下一本回應(yīng)我。再大一點,她會說more、again。再大一點,她會重復(fù)書的名字。
一般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反復(fù)閱讀一部分的書,每本書都是多遍,一個級別反復(fù)“滾”一段時間。而芮芮要求反復(fù)讀的這種內(nèi)容,則是在一天或者兩天時間內(nèi)要求聽幾十遍。
第二,中級別,很專注地聽。
前段時間開車的時候無意中碰到了FM92.3(北京英語廣播電臺),當時忙著看路線沒關(guān)電臺,嘰里呱啦播放著英語,反正我聽不懂,過了一會騰出手我就關(guān)了。沒想到芮芮在后面不高興了,我趕緊打開收音機,偷偷從反光鏡觀察她,眼睛不動,很安靜、很專注地在聽。
我們帶芮芮出行的路上播放音頻,她會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這種反應(yīng)。1歲多的時候這種反應(yīng)時間很短,十幾分鐘,現(xiàn)在塞給她一個傾聽者,能自己聽半個小時。
但是這個過程中,她不會要求重聽,所以我覺得她對內(nèi)容的喜好要低于上一個級別,算是中級別。
第三,低級別:聽了沒反應(yīng)。
輸入階段還有一個級別我稱為低級別,雖然還把這個級別算作有效輸入,但是離無效輸入就差一步了,這個級別我稱之為聽了沒反應(yīng)。
顧名思義,沒有興高采烈,也沒有聚精會神,就是聽了,沒跑開,沒去玩玩具。我只能認為如果她不想聽就會走開或者抗拒,既然還在這就是還能聽進去,那就繼續(xù)輸入。這個階段在0-2歲階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常常自我安慰,只要芮芮還在聽我嘮叨就是沒煩,能聽進去我就繼續(xù)。
芮芮的輸入階段很長,直到2歲才開始逐漸開始說話,自言自語了一年多的我終于有了回應(yīng),喜悅之心溢于言表,為此,我特意做了125條芮芮的輸出記錄,直到她口語自由我才停止記錄。這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在這個輸出過程,我也有四點體會。
第一,順其自然,不強迫開口。
芮芮的輸出過程完全是自發(fā)的,我從來沒有強迫她用英語去表達,愿意說單詞就說單詞,愿意說詞組就說詞組,愿意中英文混著說也很好。我會引導(dǎo),比如讀書的過程中留半句給她,說話的時候留一個詞給她,她不說我就接著說,不會責問她,不會要求她。
有的媽媽和我交流,她要求孩子跟讀,可是效果不太好,孩子有些抗拒。對于小寶寶來說,這個階段的輸出是“習(xí)得”,是個自然的語言獲得過程,如果強迫開口,孩子會喪失對語言的興趣。
第二,說了就行,不糾結(jié)內(nèi)容。
回頭看芮芮的125條記錄,什么內(nèi)容都有。有讀(背)書、有對話、有唱歌...我將每一次輸出都看作她的進步,只要說了,尤其是說了之前沒有說過的內(nèi)容,就是進步。
這個年齡段的小寶寶認知尚且不完整,更不要說輸出有思想的內(nèi)容。大人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寶寶的學(xué)習(xí),輸出要有內(nèi)涵、要有完整的句子、要有高級的表達,那是下一個階段小寶寶們要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
第三,對話重復(fù),不強迫糾錯。
芮芮開口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錯,時態(tài)出錯,單復(fù)數(shù)出錯,他/她不分,我從來沒有直接告訴她,你錯了。而是她說完以后我再重復(fù)一遍,在重復(fù)的過程中說一遍正確的。盡一切可能保護她的主動輸出,對于她的每次輸出都予以鼓勵,哪怕是錯誤的。
想想我們平時說話,其實也有很多病句,但是并不影響交流,不影響我們糾正自己。
第四,鼓勵討論,不干涉邏輯。
芮芮在輸出后期喜歡和我對話,她的很多回答都啼笑皆非,讓我們?nèi)炭〔唤?,我也總是順著她的邏輯,只要她能自洽自己的奇思妙想,我就會陪著她把想法一句一句地說出來,鼓勵她用自己的邏輯講故事,完成一個閉環(huán)。芮芮經(jīng)常一開口就說長長的句子,喜歡用because、but、and、if這樣的詞做連接,說完了看著我,如果我繼續(xù)和她討論,她又能說上一堆。
通過以上這樣的輸出過程,芮芮完成了3500測試詞匯的積累,當然,對于她來說,以后的路還很長,即使有著這些數(shù)量,她的表達也僅僅限于這個年齡段的認知,她也依然會有2歲年齡的可怕。
我希望,下一個階段,她能把這3500的聽說詞匯轉(zhuǎn)換成讀寫詞匯,也許下一次測試她就可以自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