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正面管教(第8天)

2020-12-21 15:50 原創(chuàng) · 圖片11

接下來讓大家做一個判斷題,關于情緒的描述。是對的就比一個耶的手勢。做的就比一個叉的手勢。

第1句話,情緒每個人都有,時刻都存在。

確實有好壞之分的,不好的情緒最好不要有。

情緒需要自己去處理,不要表達出來。

我有情緒必須需要發(fā)泄,無論用各種方法。

每個人的情緒可能相同或者是不同,不要指責和批評。

情緒說要被明白被抒發(fā)個人的能量才能流動出來。

處理情緒的準則是允許感受,控制行為。感受是沒有對錯的,但是行為是有對錯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情緒有感受,但是不能夠因為有一些負面的情緒而去做一些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傷害物品的行為。我們需要為孩子的行為劃定一定的性質。也是我們處理孩子情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則。 

當你們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怎么回應的?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們家孩子說媽媽我討厭你的時候我不要你了,我要爸爸。你們的孩子通常會怎么做呢?如果我真的用這種方法的話,孩子可能會哭。你覺得孩子的情緒被平復還是越來越激烈。孩子有時候說話當下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受傷,但是我們需要明白可能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介紹一下大概的場景。兩對母女。一對母女到另外一對母女家里做客。一個孩子玩游戲非常的開心,然后他另外一個小孩看到了,然后就說我特別喜歡這個洋娃娃,然后我就想拿過來,然后就在你搶的過程當中一不小心把娃弄壞了,我當時呢覺得有點吃驚,有點內疚,但是呢,看著對方的表情我也好興奮。

現在呢,最喜歡的洋娃娃娃娃被另外一個小孩弄壞了,然后這個小孩會怎么對媽媽說呢?

媽媽他搶我的玩具,嗯,我要狠狠的揍他,把他趕出門去。

你應該學會分享玩具,玩具不應該只給自己玩,你是姐姐,你要大方一點,你應該學會謙讓,讓他再玩好不好?你不應該大吵大鬧,離開房間去,學會禮貌的時候再回來。

問第1個孩子,你現在有什么樣的感受?

當我很心愛的玩具被人弄壞的時候,其實我心里是很難過的,很心疼他們想和媽媽表達這種情緒的時候呢,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也不一定是要把小伙伴趕出這個家,而是希望媽媽能有一個懂你的心,認可一下我但是呢,媽媽并沒有這么做,而且媽媽還這個讓我親讓一下,然后我心里會很不舒服,媽媽怎么去幫助別人呢?怎么是我的媽媽呢?

那我現在問一下你的情緒有什么樣的狀況?你更生氣之前生小伙伴的氣,現在連媽媽都一起連著生氣。

然后你接下來會怎么。

你覺得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他根本就沒有問整件事情的經過,他只看到這個結果,他有點不講道理。不考慮我的感受不尊重我。

你覺得你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孤獨。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在我這邊。

我不會再去尋求媽媽的幫助,可能我會和這個小伙伴去搶,跟他爭吵或者破壞他其中帶來的一樣東西。

以后她不會再跟媽媽求助了,還是會去保衛(wèi)他的玩具,然后呢或者是出現一些破壞行為。

問一下媽媽,當你聽到自己的孩子對客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你有什么樣的感受?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兒啊?不懂禮貌脾氣還這么大。怎么就不能夠讓給對方呢?覺得孩子很無理取鬧。

接下來你會怎么做呢?就是會讓他先讓他把他的玩具給第2個孩子玩。

待會兒如果玩的時候他又在告狀怎么辦?盡量讓孩子去妥協(xié)。

來問一下第2個孩子,你明明搶了第1個孩子的玩具,當你聽到這個小女孩和媽媽的一個互動的時候,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好開心啊。我覺得我是客人,他們都要讓著我,所以呢,我會搶他第2個玩具。只要我想要的玩具都能搶過來。

你覺得你剛才的做法在相處過程當中有沒有不妥的地方?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呀,我是客人我就應該有這樣的特殊待遇。

我想問一下第2個媽媽你看到他們這個交流還有這個矛盾,你在邊上看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感受。我首先會讓嗯孩子把玩具還給主人家的孩子,我不想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戰(zhàn)爭讓人家說你看這個孩子這樣的一點禮貌都沒有,來到我家就搶我們家孩子的玩具,我會讓孩子把玩具換掉。

我們在這一輪的觀察當中,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第1個媽媽說的話,如果刨去當時的場景的話,他媽媽說的也是有道理的。為什么孩子聽不進去?孩子聽進去了嗎?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大人采用壓制的方法,它會爆發(fā)。這種堵的狀態(tài)下,情緒被壓抑的時候,我們的認知沒法表達理性思考的狀況。所以你們覺得剛才類似的這個場景當中,你們身上有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問題?能感受到一種情緒的變化是怎么樣子的嗎?

那我們怎么去疏導呢?我們怎么幫孩子把情緒做一個合理的釋放呢?我們再來看第2輪角色扮演。

玩具被搶了,媽媽不幫我好,我現在把我的玩具給搶回來。然后第2個孩子搭了一個城堡,然后被第1個孩子全部弄塌了,然后呢,第2個孩子也會很生氣。

寶貝,我看你很生氣,你能告訴媽媽怎么回事兒嗎?別人別人搶了我正在玩的玩具,我也會很生氣,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權利,你愿意對玩具熊大叫一聲來發(fā)泄一下你的情緒嗎?

問一下第2個孩子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我覺得聽到媽媽這么說,我知道媽媽是可以理解我的,我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呢,我就不會去打她,把他趕出去,還是會嘗試著試一下媽媽提出來的這個意見。

你的情緒方面他是一個什么樣的變化呢?開始是很憤怒的,然后被理解接納之后呢,我就會感覺慢慢變平靜。就會考慮怎么樣去聽媽媽的建議。

接下來你會打算怎么去做?考慮媽媽的建議,哪個是我可以做的。

那你怎么打算處理跟小伙伴之間的關系呢?

我發(fā)泄完了之后呢,我可能就會想一想,其實呢,對方的小朋友可能并不是故意的,然后呢,我會邀請他再跟我一起合作,再搭一次。

如果你遇到這種類似的事情,還愿意請求媽媽的幫助嗎?

問一下第2個孩子的媽媽,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是感受?首先我看到了孩子生氣的事實,而且我也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情緒。作為金牌子,我們被搶了玩具我們也會不高興。我覺得這個情緒之后我沒有壓抑他,而是讓他用他喜歡的方式把它發(fā)泄出來。

來我問一下第1個孩子,你站在旁邊看到這對母女之間的互動,你在這個場景當中你作為另外一個孩子,你現在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感受?會把這個媽媽和自己的媽媽做一個比較。自己的媽媽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一味的讓自己隱忍。有點弱勢的感覺必須要謙讓。一比較更難過,別人家的媽媽。

當你聽完他和他媽媽之間的互動,看一下雪秀的變化,你會不會對之前的行為有一個反思?整個過程是看到的,雖然自己的媽媽沒有說這些話,但是第2個孩子的媽媽你說了之后,我也會想在整件事情這個過程當中,我又是一個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我們能夠和第二個互相合作的話,我們會玩得比較愉快,雖然出自另外一個媽媽的嘴巴,但是有自己媽媽做一個比較的話,這樣和善的方法呢,讓自己的內心也會有一些想法或者是改變。

作為第1個媽媽,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感受?我覺得他這樣做就會很明智。確實很有辦法,讓孩子有發(fā)泄情緒的方法。

其實你們會發(fā)現呀,當孩子在我面前表達情緒的時候。通常呢,孩子的這個憤怒像一個物品,他有時候呢會傳達出來,然后如果大人沒有接觸他,然后又把這個東西丟還給他,然后呢,他的身上就會被同一個球打了兩次,如果呢,他把這個憤怒的球丟給我們,我們把這個球接住了,回饋給他一些正面的東西,他身上憤怒的這個球可能就沒有了,因為他已經把這個球丟給我們了,他接觸了積極正面的東西,然后就會用一些正面的態(tài)度重新看待他身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這就是為什么情緒我們要去接住孩子的情緒,我們想讓孩子控制情緒。之前一定先讓孩子去對情緒有一個認知。第2個當孩子把憤怒的這個球穿遞給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把它接住,只有這兩個過程之后,他們才能進入到自我調節(jié)的階段。

第一叫做覺察,第二叫做允許,第三叫做接受。

第3個接受是一個可以執(zhí)行的疏導或者是接受的方法。

小夏天的第1句話是什么?我注意到你很憤怒。第一步覺察。另加一個情緒的詞語。

第2句話是,如果別人搶我的玩具我也會很生氣。為什么要說這么一句話?對他情緒的一個認可,共情。和孩子站在同一戰(zhàn)線。讓孩子知道你有情緒,這件事情是正常的,孩子不會認為我生氣我不夠好,所以我比較特殊。我有一些家長不斷的向他傳達,生氣是一個不好的行為。爭取只是一個狀態(tài),沒有對錯,不是一個行為。如果我們不去告訴他情緒是沒有對錯好壞的,你有這個情緒很正常,孩子可能會認為我果然呢很特殊,我果然會很差,所以我才會有憤怒這種情緒。我們要做到第2點,允許。我是可以擁有這樣的情緒狀態(tài)的。

告訴孩子接受一個可以執(zhí)行的方法,比如說你愿意對著你的玩具熊大喊一聲嗎來發(fā)泄一下嗎?讓孩子選擇一個他喜歡的方式去表達。

孩子的情緒到了一個燃點的時候,你去對他說的一些話,他是沒有辦法聽清楚的。要怎么做呢?明天繼續(xù)說。

不管孩子他的情緒是怎樣的,或者是他的情緒很大,有一個非常憤怒的爆發(fā)的狀態(tài)都可以用這個工具。

如果你們真正想用這個幫助孩子的話,我們要做到哪一點才能夠真正讓孩子被理解。要真正理解孩子在當下的狀態(tài)。真正的共情是什么?真正的共青情是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當我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當我用他人的腦袋去思考,這才能夠做到共情。以這個為基礎的前提之下,我們提出一些意見或者建議才可能奏效。如果你僅僅是用3A的話去套是不奏效的。

哪個部分屬于和善的部分?覺察和允許是和善的一部分。接受是尊重自己,尊重當下情形的需要。

如果現在是晚上的11點或者12點的,家里所有的人都在睡覺了,那么你讓孩子去像玩具熊大喊,那么你覺得這符合當下情形的需要嗎?不符合。給我們提出來的建議和方案也要滿足堅定的這一部分。

所有正面管教的工具都是在堅定和和善并行的基礎之上。你覺得這個3A有沒有帶有鼓勵性的?有沒有覺得內心有鼓勵,你會和孩孩子之間有連接嗎?這就是第1周的內容。只有正面管教的工具,都是帶有連接和尊重鼓勵的。

不能簡單的去生搬硬套,一定要先讓自己真正的站在孩子當下的那個情形感受那個點上,再用工具幫孩子做好情緒的疏導和調節(jié)。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權利,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很多種情緒,他不可能有一種情趣,所以有的時候呢,當我們去因為一些限制去拒絕他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為孩子的快樂負責的他們去體驗一些失望,他們可以去難過,他們也可以通過流淚傷心或者是感受到孤獨這樣的情緒作為表現,他們可以擁有這樣的情緒,我們不要只允許他們擁有快樂這種情緒。所有這些方式都是壓抑孩子。

我們來做一個體驗。

提出建議大家感覺很難,這里應該只針對處理情緒的。我們自己都沒有太多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還有沒有人想來試一試。

當寶寶要滑梯太高不敢但是又很想玩

媽媽這個滑梯太高了,我害怕

寶貝我看到你現在害怕,你第一次玩有一些忐忑不安,我知道你很想玩,如果我第一次滑我也會害怕,你愿意抱抱媽媽嗎,媽媽給你做個示范,你愿意試一下嗎,媽媽知道你現在還沒有準備好,你準備好了,你一定會滑下去的。

可以跟孩子問,你感到很生氣的時候你做什么事情幫助自己緩解自己的情緒,看繪本。當我們理解,感受到安慰,會積極接納和控制自己能力的能力。

八個字,允許感受,控制行為。

當孩子給孩子看繪本,做情緒臉譜,生氣拍照,開心拍照,哭拍照,然后積累起來做成情緒臉譜,當孩子有情緒時把她帶到情緒臉譜那里問孩子,你覺得你現在的狀態(tài)跟那張圖一樣,這個情緒是什么?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樣的變化。




你知道嗎?人有喜怒哀懼等心理體驗,這種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一種反應。關于情緒大家有什么樣的想法呢?會不會都認為情緒管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呢?其實在管理情緒之前我們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認知情緒。當我們能夠去體會到某種情緒,并且呢,把它表達出來的時候呢,后面情緒管理的時候更加針對有效的管控情緒,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實用的工具,就是情緒臉譜。

情緒臉譜我可以幫助我們認知情緒。我們可以把它貼在墻上,當有情緒的時候可以把孩子帶到旁邊,問他你現在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覺得你臉上的表情更像是這里面的哪一個呢?當孩子指出。他的情緒的時候呢,我們就可以繼續(xù)問他,當你有這種情緒的時候,你現在心里有什么感覺呢?你覺得你可以做些什么呢?當然,除此之外呢,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屬于他的情緒臉譜。平時收集他的各種表情,并且用手機拍下來,然后讓他自己來說,他這個表情代表什么情緒,再用這個作圖軟件把文字打上去,最后照片沖印出來就成了一個屬于他的專屬情緒臉譜,當然呢,大家還可以讓孩子拿著寫好的情緒紙條,讓孩子做出相應的表情再用手機拍下來,因為在這個互動的過程當中他會學到情緒認知,而且呢,他看到自己的情緒臉譜也會更加有親切感,下次再有相同的情緒的時候,他就會說,唉,這個就像我那個時候一樣在生氣,唉,這個時候就像我那個時候一樣在難過,我現在這個表現是一個非常無聊的表現。

其實孩子的情緒呢,可以從小開始,包括孩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有一次我要出門。不想帶他出去,他就拼命抱著我的大腿。

大哭大鬧,我知道他心里的感受是害怕又有點擔心,因為他不想媽媽離開他甚至會害怕。他走了是不是就不回來了?然后呢,這個時候我就蹲下來把他抱了起來,輕輕的樣子拍拍他,拍拍他的后背,慢慢的就可以感受到他從原來本身比較僵硬的狀態(tài)放松下來,在他放松下來之后,我就開始在他的耳邊輕聲的對他說,我說寶貝你現在是不是心里感覺到很害怕你不想讓媽媽離開,是因為媽媽離開了之后你認為媽媽就不回來了,所以你現在你的感受就是害怕對嗎?我女兒剛開始是兩歲半的時候。 不過害怕對他來說呢,而在當下那個時候,他其實能夠體會到他身體的感受。在我們告訴他,你現在這種感受這種狀態(tài)就是害怕的時候,他就會知道,噢,原來這種感覺就是害怕,有的時候呢,我們會有這種害怕的感覺,那害怕的時候呢,你干嘛呢,我們害怕的時候我會大哭,害怕的時候呢,媽媽擁抱我了,所以下一次我有類似于感受的時候,我可以哭,可以叫媽媽來抱抱我,所以在孩子他感受到情緒,又不知道情緒是什么的時候,具體的情緒,他的詞匯是什么的時候,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他很可能呢就會采用一些在我們成人眼里是一種錯誤的耍賴的,甚至是那種撒潑打滾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體會這種情緒,并且呢,通過語言大家又知道,語言呢是我們人類特有的一個特長,當孩子學會用語言把他的情緒表達出來的時候呢,其實呢,孩子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去面對情緒,所以呢,我也很高興有這種機會可以教到我的孩子,學會害怕這個詞匯,當他害怕的時候呢,我就會他就會跑來找我媽媽,我現在很害怕,就像你那天出門一樣,我覺得我很想哭,我需要你的幫助,需要你的擁抱。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的時候真的難過,去體會和感受情緒更不要說用語言表達了,所以你會發(fā)現我們父母自己我們的語言這個詞匯其實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好像沒有太多的機會去表達我們的情緒表達我們的感受,當我們沒有辦法表達出來的時候呢,情緒就會一直壓抑在那里,而這個壓抑呢它會帶來更大的爆發(fā),會走向一個極端,所以呢,關于情緒特別是強烈的情緒,我們不把它去表達出來,他一定像彈簧那樣慢慢的越壓,總有一個觸碰的線界限,所以呢,情緒需要表達出來的,因為作為情緒的話,它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當我們每個人有了情緒的時候,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一味的壓抑只會帶來更大的爆發(fā),那么接下來呢,我想邀請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有的時候呢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的影響。

我們來做一個小嘗試,現在你非常的生氣,然后有人跟你說你真不應該有那樣的感受,你知道那種感覺是不好的你都做了什么呀?你現在這么生氣,你應該愛你的弟弟不應該跟他打架,這有什么好生氣的給我回房間去,等你學會了怎么有禮貌的時候再跟我說話。

想問一下大家,當你聽完了這些話之后你還會生氣嗎?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再來聽第2組寶貝,聽上去你真的很生氣,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利,我不怪你我也經常生氣,你愿意打沙袋來發(fā)泄一下嗎?你愿意對著你的玩具熊說一說你的生氣嗎?你愿意去外面跑一圈讓你的生氣一起過去嗎?

那聽完第2組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還會覺得特別的生氣嗎?

一味的壓抑情緒,只會帶來更大的爆發(fā)。

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情緒的3A原則,第1個叫認可也叫做覺察,首先呢,我們要去接納情緒,發(fā)生了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緒。

第二叫做允許,因為情緒本身沒有對錯,無論什么樣的情緒它都是被允許的。

第三叫做尋找和接受的解決辦法,也就是我們要和孩子去共同尋找一個可以接受的辦法,來面對情緒來疏導情緒,而不是一味的壓抑或者是把這個情緒堵住。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6

推薦閱讀

鐘語涵媽媽
鐘語涵媽媽
2020
作者熱門日志
我的育兒之路  贊8 · 收藏17 · 評論2
蔡景坤教授0~3歲養(yǎng)育要點  贊5 · 收藏21 · 評論1
麥麥媽古文啟蒙路線  贊3 · 收藏16
《晚安月亮》繪本解讀  贊7 · 收藏10
音樂啟蒙  收藏11 · 評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