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5D1 【今日話題:人際交往形態(tài)】
人一生中在人群中的人際感覺定位是在 9-12 歲期間 形成的,那么 9-12 歲期間與人交往的什么形態(tài)會奠 定一生良好的人緣呢?
A.期間當過班干部管理過同學 B.期間當過孩子頭組織群體活動 C.期間有穩(wěn)定的 3-5 個朋友 D.期間經常與老師和大人交流
【今日育兒解析:人際交往形態(tài)】
A.期間當過班干部管理過同學(班干部有可能是老師 賦予的職位) B.期間當過孩子頭組織群體活動(這是自我影響力促 成的)
C.期間有穩(wěn)定的 3-5 個朋友(這是初期 6-9 歲孩子人 際交往應該形成的模式)
D.期間經常與老師和大人交流(跟比自己大的人打交 道多數(shù)是為了了解學習更多的東西,對同齡人活動覺 得無聊)
9-12 歲的兒童在人際關系上應該有 2 個比較常見的情 況,這些情況都可以表示出這個孩子在這個期間正常 的自我意識的穩(wěn)定:
1、有穩(wěn)定的好朋友,你可以從和孩子交流的中間知 道,比如常說到的,這個朋友能夠穩(wěn)定 1 年以上的時 間,這樣的朋友最少有 3 個;
2、形成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 遭遇到一些不如意或者困難不愿意再求助父母了也 不愿意再給父母說,而是自己忍了或者自己想出辦法 來。
比如,我這個測試沒考好要回家簽字,我不拿回家了 或者模仿父母簽字。這兩個情況都是兒童在這個階段 人際自我意識與價值形成的正常階段,父母可以不予 干預。兒童會逐漸從自我反饋和他人反饋兩個層面形 成自我映射。
孩子頭的意思是在孩子的群體中兒童自己選出的一 個代表,不是老師指定的班干部,也不是自己舉薦自 己,而是在一個群體中逐漸的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和影 響力突出出了這么一個角色,小朋友們都喜歡他都愿 意聽他的,這就是孩子頭。孩子頭一般具備兩個方面 的特點:
1、孩子講義氣愿意幫助別人或者承擔任務。比如小 朋友的球扔到一家人的院子里了,誰去拿啊,有人愿 意主動出來去拿;
2、能想出好玩的新奇的事情。比如我們在教室里把 桌子擺放成一個迷宮玩走迷宮,雖然在大人眼里這是 調皮搗蛋但在孩子眼里這是打心里崇拜。
兒童能夠具備這兩個特點就會具備好的人緣以及群 體中的影響力。而這種感覺會一直左右到成年之后一 個人在群體中的感覺。你可以追溯一下目前在群體 中,人緣較好的大家都愿意相處的人追問一下他們在 9-12 歲的時候是不是都有孩子王或者兒童小團體的 頭的經歷。
W15D2 【今日話題:被同齡孩子嘲笑】
被同齡孩子嘲笑,這個情況每個孩子都經歷過。比如: 因為自身的一些無法避免的原因被別的孩子起外號 了,還有在集體活動的時候自己打了個嗝,都有可能 受到其他人的嘲笑。面對孩子被嘲笑了的時候,父母 應該怎么處理呢?
A、主動上前安慰孩子 B、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遭遇過的同類事情 C、側面反饋出這是一種能夠逗人笑的能力 D、什么都不說當沒有發(fā)生一樣
【今日育兒解析:被同齡孩子嘲笑】
A、主動上前安慰孩子(這是不可取的方式) B、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遭遇過的同類事情(事后可 以做的事) C、側面反饋出這是一種能夠逗人笑的能力(這是比 較高的情商培育) D、什么都不說當沒有發(fā)生一樣(發(fā)生的即刻應該這 樣)
被嘲笑的情況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時不時的發(fā)生,如何 應對這樣的情況是一個人不受外界左右自己的關鍵 點。有人因為嘲笑走向內向或者對某件事情從此回避 的,也有人用嘲笑的形式繼續(xù)自嘲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的。
舉一個例子:我小時候長的黑,小朋友會笑我,說我 跟煤炭一樣的顏色。我媽在家跟我總說笑,說我是黑 妹牙膏,說你看我也比較黑這是遺傳。后來再看包青 天,包青天更黑,大家說笑說穿上黑衣服就看不見他 人了。后來大家再說我黑,我就說我穿上黑衣服可以 隱身。
再后來我學了醫(yī),知道皮膚黑是黑色素比較多,黑色 素可以抵御紫外線,我比皮膚白的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更少。我慢慢覺得黑挺好的,有時候大家說起皮膚黑 白,我還能打趣一下,不用打傘了我這種已經夠黑的 了,天然抵御紫外線。
再舉一個例子:小朋友說話突然打了一個嗝,周圍人 都笑了。我也用打嗝的方式講了一句話,他們也笑了。 我說:你很厲害,可以讓大家全都哈哈大笑。
人這一生中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也有一些意外出 現(xiàn)的情況,外界如何看待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你 自己如何去看待。在家中的時候:
1. 父母能夠自嘲自己的這些情況,孩子也就明白自己 的一些特點來自遺傳不必自卑可以自嘲。
2. 2.讓孩子接受嘲笑并跟提示它這種情況的優(yōu)勢,我 是撅嘴不太美,但是吹號的時候很方便,吹泡泡都比 你吹的大,哈哈。
W15D3 【今日話題:收到禮物的回應】
人和人之間經常會得到對方的幫助或者得到對方贈 送的小禮物,小朋友之間也是如此,比如:一個小朋 友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一件小玩意/小禮物,那么得 到禮物的小朋友怎樣回應更妥當呢?
A、當時表示特別的感謝就可以了 B、要記得之后再回饋一個別人喜歡的禮物給他 C、要記得之后反饋自己是如何用的和對自己的作用 D、之后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的時候要常拿著玩
【今日育兒解析:收到禮物的回應】
A、當時表示特別的感謝就可以了(大部分人都只限 于這樣做) B、要記得之后再回饋一個別人喜歡的禮物給他(一 般是會找機會回贈一個) C、要記得之后反饋自己是如何用的和對自己的作用 (這是對他人比較觸動的地方) D、之后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的時候要常拿著玩(表示 我很喜歡這個東西一直在用)
人際交往中獲得別人的幫助得到別人的禮物,大多數(shù) 人都會用謝謝兩個字來打發(fā)。謝謝這兩個字是一個人 際流于表面的客氣的說法,這種說法太過平常了,是 一種基本的禮節(jié),沒有任何的意義。
父母可以想想自己接觸過的人際中,各種人是如何反 饋自己曾經的幫助的。有些人你幫助他解答一個問題 之后,他會說謝謝,真的很受用,然后就結束了;有 的會過了一段時間再來說,上次你幫我解答的問題, 我用了,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改變,確實幫助了我,真的 太感謝了。哪一種會讓你更愿意再幫助他具體的解 決?
有的孩子玩一個玩具,你不會,你過去他教了你。除 了謝謝,過幾天你應該再過去說起這件事,上次你教 我玩這個玩具,我用了你的方法,很快就完成了,我 現(xiàn)在最快可以在 3 分鐘就拼好這個玩具。這就是針對 之前別人給你幫助在之后反饋你的落實和對你的幫 助。
這種情況可以激發(fā)別人更愿意再跟你教一些東西,期 待你的反饋。父母跟孩子的交流中也可以用此來激發(fā) 孩子成為教的角色最大效率的去學習和運用知識。
1. 父母裝傻請教孩子問題;
2. 若干天后給孩子提起來反饋自己從 Ta 那里學到的 知識給孩子,讓孩子形成下一次更愿意教給你期待反 饋的形式。
要知道教授別人一個知識比學習一個知識的效率高 80%,你可以利用人對反饋的期待調動孩子把自己學 習到的東西教授給別人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學習過程。
W15D4 【今日話題:孩子做不出題目】
同理心是每個父母都知道的詞語,對待孩子應該有同 理心,把自己想成孩子那樣說出孩子的感受,比如: 孩子在做一道題目的時候怎么都做不出來非常著急 的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說如下哪句話是恰當?shù)耐硇?的表現(xiàn)?
A、是不是這道題特別難不好做,你著急了 B、我也覺得這道題特別難,我都不會 C、我小時候有一次做題也是半天做不出來急哭了 D、沒關系的,我也有做不出來的題目
【今日育兒解析:孩子做不出題目】
A、是不是這道題特別難不好做,你著急了(這是你 看到她的難處,把她的難處說出來了) B、我也覺得這道題特別難,我都不會(這是你說你 自己對他正在遭遇的事情的感覺) C、我小時候有一次做題也是半天做不出來急哭了(這 是在說我跟你有過一樣的經歷) D、沒關系的做不出來就做不出來了,我也有做不出 來的題目(這是安慰,通常無效還可能激發(fā)情緒)
同理心是指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體會 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上 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是你可以從對方的角 度設身處地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
每個父母或多或少都學習過要用同理心對待孩子,比 如孩子摔了,你不能說沒事沒事,一點兒都不疼,這 是你希望孩子如此,并不是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但 是多數(shù)媽媽覺得那體會他的感受是不是可以說啊呀, 一定很疼吧,揉一揉。這就變成了安慰,就是你覺得 他的感覺是這樣,想去安慰他,并不是真正的同理心。
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心?你碰到的情況我碰到過跟你 是一樣的甚至比你還嚴重,這才能夠同理,這就是人 際交往同理最基本的原則。你的語言中應該涉及到的 是:
1、你正在遭遇的事情我遭遇過,體驗過,經歷過。 我小時候也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罰站過,當時老師讓 我站到班主任門口去;我小時候做不出來題急的都給 急哭了。這都是在說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他你經歷 過我也經歷過。
2、我當時的情況比你更糟糕。孩子做題不會很著急 發(fā)脾氣,你呢,你當時呢,當時直接急著哭了;你上 課說話被老師說了,我呢,我當時老師讓我到外面去 罰站。
這樣營造的心理是,你也經歷這個了,你當時比我還 慘,相比較我還不錯沒什么啊。沒什么是通過對比自 己感受出來的,不是通過別人說教意識到的。
W15D5 【今日話題:父母要有底線】
父母要有底線,這個也是我們常說到的,經常說的情 況是針對孩子的某件事不能因為孩子胡鬧或者求饒 就妥協(xié),喪失掉自己的底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底線, 就會不停的通過各種手段探尋父母的底線。那么,一 個人沒有底線的意識會造成什么后果?
A、會動不動就抱怨 B、會無所謂得過且過 C、會更好的應對各種情況 D、會沒辦法承受一些事情
【今日育兒解析:父母要有底線】
A、會動不動就抱怨(這是沒有底線最大的危害) B、會無所謂得過且過(這是沒有期待的結果) C、會更好的應對各種情況(通常都沒有辦法應對突 發(fā)事情) D、會沒辦法承受一些事情(因為從來沒想到過)
父母如果對孩子沒有底線,孩子就會不斷的通過各種 手段試探父母的底線,同樣孩子也無法從父母的反饋 中意識到自己的底線在哪里,父母的底線是什么。
因為沒有底線,父母對孩子即將出現(xiàn)的最差的情況也 就沒有預期,這一次可能是哭了 10 分鐘,下一次有 可能躺在地上打滾,那么你就會經常抱怨,不停的出 現(xiàn)你沒有預期到的事情。所以沒有底線最大的危害就 是動不動就會抱怨。
這跟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或者挑戰(zhàn)比較困難的題目是 一樣的,今天的高難挑戰(zhàn)我的底線是什么?能夠在 3 道題目中做對 1 道就可以,當有這個底線的時候出現(xiàn) 錯了 1 道題目的時候你并不會抱怨,而能以一個正常 的心態(tài)面對,你在全部的解答中也至少會盡力把其中 一道題目爭取做對。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個期待,然 后有一個底線。
期待是:我希望我能夠達到的程度,比如你希望孩子 這次考試是 100 分;
底線是:你能夠接受的最壞的情況,比如我覺得最差 也不能差到 80 分。那么孩子的成績出來再 90-100 之 間都是你可以接受的,你不會抱怨或者接受不了。
你把你每次思考一件事的期待和底線說出來,說出來 孩子就能夠學會,自己在做事的時候也會如此,有一 個期待有一個底線,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動不動 就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