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2D1 【今日話題:有效的預習方法】
父母經(jīng)常希望小年齡的孩子不管學習成績怎么樣,都 能擁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常聽見父母常說的: 我不是希望你學多好,但是希望你選擇了就得堅持。 預習就是學習的一個好的習慣,那么對于小學階段的 孩子,有效的預習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A、把第二天要學的知識提前學習一遍(跟正式的學 習差不多) B、把第二天要學的內(nèi)容看一遍有個感覺(比如讀一 遍課文) C、把第二天要學的重點在生活中擴展理解(比如課 文是荷花,先了解荷花的各種知識) D、不需要預習,這樣上課會更認真聽講
【今日育兒解析:有效的預習方法】
A、把第二天要學的知識提前學習一遍(提前學有可 能重復學的時候就沒興趣了) B、把第二天要學的內(nèi)容看一遍有個感覺(通常的預 習方法,但是沒什么效果,孩子也挺討厭)
C、把第二天要學的重點在生活中理解(這是有效的 預習,還可能產(chǎn)生課堂自信) D、不需要預習,這樣上課會更認真聽講(這種也比 B 的情況要好一些)
多數(shù)家長希望孩子預習,是希望孩子第二天上課能夠 學習的更輕松,這是正確的,如果兒童在課堂上理解 的更輕松也就更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自信。那如何預習才 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我以數(shù)學課舉例,第二天要學測量了,你應該預習什
么?
第一種:預習一下課本上測量的單位,尺子的使用, 單位的換算。基本上跟第二天要講的差不多,孩子第 二天上課會容易很多。
第二種,我就拿出家里不同的尺子給孩子看看,直尺 有吧,軟尺,卷尺,玩玩吧,軟尺用來測腰圍的,卷 尺可以量磁磚,還可以通過視頻圖片了解一下,米尺 是什么,游標卡尺是什么,它們用來測什么的。討論 下,如果沒有帶尺子我們怎么能知道一個東西多長?
這就是預習,我沒學課堂的東西,我從生活的角度給 你看了各種各樣的應用。
第二種方法會幫助兒童理解課堂將學的知識,但更重 要的是能夠形成學習自信,當老師在講解某個點的時 候,這種模式預習過的兒童會提出來或者在合適的機 會說出大家都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老師問我們現(xiàn)在要測量更小的東西,該怎么辦? 老師想讓小朋友說出毫米,如果你的孩子見過游標卡 尺,他會說出用這個。這個表現(xiàn)會立刻讓老師和小朋 友刮目相看,不要小看這樣的場景,1-3 次兒童自己 不僅會對這個科目產(chǎn)生非常強大的主動學習興趣,也 會自覺的愿意預習,愿意尋找要學習的點更多更廣的 知識。而更廣度的預習才是能夠真正的能對一個知識 點通透理解的方法。
W12D2 【今日話題:數(shù)學復習方法】
除了預習,還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叫做復習。復習 也需要講究方法,比如對于純記憶的東西,是有記憶 曲線的規(guī)律可以遵循的。那么對于數(shù)學這種學科,有 效的復習方法是?
A、重點要把做錯的題目拿出來重新做一遍 B、變換題目的說法或者形式在進行練習 C、復習一下課本中的定理、公式、基本概念 D、通過做少量比較難的題目去復習知識
【今日育兒解析:數(shù)學復習方法】
A、重點要把做錯的題目拿出來重新做一遍(這是最 不好的復習方法) B、變換題目的說法或者形式在進行練習(變換題目 才知道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C、復習一下課本中的定理、公式、基本概念(數(shù)學 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極少,很多東西都在于理解) D、通過做少量比較難的題目去復習知識(這是自學 能力較強的人會采取的一種復習方法)
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說:快考試了你還不復習;學的知識 不復習就忘記了。復習同樣是學習中一個比較重要的 環(huán)節(jié),對于文科的復習,大家很容易想到,你學過的 漢字如果你不復習就會忘記,一些需要記憶的東西, 考前再看一遍、背一遍就可以應付考試了??墒菙?shù)學 這種學科應該如何復習呢?
大多數(shù)家長采用的復習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孩子平時 做錯的題目拿出來讓孩子再做一遍或者學習一遍。這 種復習策略產(chǎn)生的問題是:
1、你告訴孩子有人時時刻刻惦記著你的錯誤,這種 感覺確實不怎么好;
2、針對錯誤的考核不會讓孩子更加注重錯誤,倒是 有可能讓孩子因此去啟動記憶力學習,要想不錯,記 住答案即可,反正下一次讓我做的還是這道題目。這 就是錯題復習對兒童心理和學習模式的負面影響。
那么針對兒童錯的題目應該如何復習呢?
有兩種方式可以采取:
1、錯題復習的時候需要更換形式,不能原封不動的 給孩子去做,更換形式是為了避免孩子記住答案,在 學習的早期就使用記憶力記憶題型模式。針對知識點 的題庫制復習錯題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2、利用生活中的情況去不斷復習已學的知識。比如, 你試試這道題目跟孩子說,小明家距學校 4 千米,有 一天小明出門走了一半發(fā)現(xiàn)忘帶水壺了,回家取了又 去學校,今天去學校他一共走了多少路?你用什么辦 法復習這個知識呢?
再比如,玩棋的時候比如扔出來六個點,然后走三步, 說不對我重新來,退回去再走六步。走完以后自言自 語說,我走了多少步啊,我想想。先走了 3 步,又退 了 3 步,然后又走了 6 步,一共是 3+3+6=12 步。這 就是變相的一種復習方式了。
W12D3 【今日話題:怎樣堅持記錄】
在小學的階段,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學習寫日記,但是 沒有多少孩子最終堅持下來有寫日記的習慣。還有一 種積累素材的學習,老師會讓小朋友們積累好詞好 句、或者寫讀書筆記,這都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 沒有多少人保留下來,記日記或者記錄這種學習習慣 能夠保留下來的小朋友有什么秘訣呢?
A、自己記錄的東西被確實用到過 B、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堅持然后才能形成習慣 C、有看到父母一直有這個習慣 D、自己確實喜歡寫作寫東西
【今日育兒解析:怎樣堅持記錄】
A、自己記錄的東西被確實用到過(這是必要條件) B、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堅持然后才能形成習慣(會形 成條件反射但是容易放棄) C、有看到父母一直有這個習慣(這是一種潛移默化 的影響,如果在親密關系良好的家庭多數(shù)孩子會自然 習得并保留) D、自己確實喜歡寫作寫東西(這個點其實也多數(shù)來 自 A 的結(jié)果延續(xù)而成)
如果一個行為能夠被鞏固下來成為自覺自主去做的 事情,它一定是有在大腦中被鞏固的規(guī)律的。 習慣一般分成兩種:
一種是行為習慣,比如早晨刷牙,當你能夠堅持足夠 的天數(shù),就變成一個條件反射的習慣了,每天早晨就 知道刷牙、洗臉、吃飯,一個固定化的模式;
還有一種是大腦思考學習的習慣,比如看東西的時候 習慣記錄一些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閱讀的時候習慣 記筆記、學習的時候看到一個自己不懂的喜歡去從這 個點搜索一些擴展的知識。
這種好的學習習慣通常無法通過一個長時間的堅持 就形成,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你看我們在小學都寫日 記或者周記,堅持的時間超過 1 年,有的甚至要 2-3 年,但是絕大部分人最后都沒有形成日記的習慣,這 就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不同。
如果想讓孩子養(yǎng)成記錄東西的習慣或者想讓孩子養(yǎng) 成日記的習慣,就必須讓孩子的大腦能夠?qū)@個習慣 產(chǎn)生有用的感覺來。
比如:今天我們討論了假期的計劃,得記錄一下,快 到假期的時候父母應該主動說出來,我記得我們之前 討論過,你說假期最想去什么地方,我怎么忘了,如 果沒什么計劃我們假期就繼續(xù)呆在家里吧。對了,我 記得你好像記下來了,你可以看看。
還有:可以討論某個孩子的好朋友提示他記錄下來, 等到要給好朋友送禮物的時候,提示他,我記得之前 我們討論過你這個朋友,他有沒有什么特別喜歡的東 西,如果我們送他一樣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他一定很 開心。這都是有效的能夠讓兒童意識到記錄的好處的 方式。
父母有記錄習慣的,也應該把自己使用記錄的切實的 好處說出來。
比如:我上次看書看到一個問題特別好,這回我寫東 西正好要用,想了半天都沒想起來是哪本書上看到 的,還好我上次記錄在我的本子上,一翻找到了,太 棒了。這個文章題目起得真好,我得記下來,下一次 我也可以用這個題目。
把你記錄的作用說出來,說出來孩子才能夠意識到, 意識到這個行為對我的用處,不能讓孩子形成這個行 為是為了讓老師檢查或者這個行為是我媽媽要求我 做的。一旦形成這樣的認知,這個學習習慣必然會在 沒有老師或者自己成長之后被丟掉。
W12D4 【今日話題:正面困難】
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難后都很少愿意再堅持一下,比如 遇到題目,一看自己不會立刻就會放棄,不愿意再思 考一下;如果是一件事不能立刻看見結(jié)果的,就不愿 意去嘗試或者堅持了;同樣的情況遇到學習上的挫 折,更容易出現(xiàn)情緒的崩潰,這樣情況的根本原因是:
A、在學習之初總是受到鼓勵 B、在學習的早期碰到的挫折過少 C、總是被催促或者被要求全對 D、沒有體會過學習中的存疑
【今日育兒解析:正面困難】
A、在學習之初總是受到鼓勵(這樣會較少嘗試有挑 戰(zhàn)的學習任務) B、在學習的早期碰到的挫折過少(碰到挫折少和處 理應對挫折沒有直接關系) C、總是被催促或者被要求全對(會導致急功近利, 求快速看到結(jié)果) D、沒有體會過學習中的存疑(這是導致這種情況的 根本,有時候也跟父母不讓孩子存疑有關)
你在上學期間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有一個題目自己不 會做,怎么做也做不出來就不做了,過了幾天你想起 來又拿起來解決還是沒有解決掉,然后有過了一個 月,你突然在做一個別的東西的時候有了對之前題目 的靈感,把它趕緊找出來這一次居然做出來了。
這個時刻,你自己的內(nèi)心快樂感要比你當時想了 10 分鐘解決要來的強烈的多,甚至終身都能夠再回憶起 自己解決這道題目的過程和細節(jié)。這就是學習中的一 個存疑習慣。
存疑這個習慣在大腦層面會帶來兩個好處:
1、對一個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入更扎實。因為這個知 識被大腦反復的調(diào)取反復的琢磨了好多遍;
2、對一件事情的期待期會被拉長,就是我希望我能 拍 100 個球,我愿意用 1 個月的時間去努力達到這個 目標,我能夠承受 1 個月我無法到達這個目標依然會 努力這個過程。
那么存疑這個習慣如何建立起來呢?
1、允許兒童有暫時不會的題目,不用去講給孩子, 可以自己和他一樣去思考但要保持住不說出答案;
2、把這個題目留下來,記錄在本子上,寫上日期, 給孩子說,今天就討論到這里吧,我們想想,過幾天 再討論;
3、要在 3-7 天的時候記得把這個再拿出來,可以以 自己需要再想一下或者自己想到了一個點是不是可 以這樣和孩子一起討論
4、不能直接告訴兒童如何解題,可以說自己的思考 過程,讓孩子從中理解自己悟出來,悟不出來可以下 一個 7 天之后再拿出來。能夠在孩子做不出題目的時 候制造出 1 次這樣的存疑過程,就能夠拉長兒童大腦 中存疑的時間。
存疑的習慣對應試沒有直接的好處,但是對一個人一 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和心理培育有很長遠的作用,能夠 通過自己長時間的一個努力解決問題或者獲得成功,
能夠忍受一定階段的失落、挫折蟄伏崛起,這種品質(zhì) 不是通過大量題目訓練或者巧妙的解題方法獲得的。
W12D5 【今日話題:學會復盤】
你一定聽過一個術(shù)語,在下棋里叫【復盤】,就是一 個高手下完棋以后不管輸了也好贏了也罷,第一件事 是把之前下過的棋子再擺放一下,看看自己哪一步下 的不太好,哪一步下的特別好,然后下一次自己怎么 調(diào)整改變。對于考試或者測試,其實也應該是這樣的 心態(tài),就是結(jié)果出來了,自己更多的是能夠分析自己 情況進行修正為下一次更好,那么,想讓孩子學會復 盤這種學習習慣比較好的起步方式是怎樣的呢?
A、從玩對抗游戲開始結(jié)束后自言自語 B、從對待孩子考試的結(jié)果交流對話開始 C、平時要多教導孩子這種思考方法 D、自己對結(jié)果主動用復盤的方法
【今日育兒解析:學會復盤】
A、從玩對抗游戲開始結(jié)束后自言自語(這是最初能 夠引導兒童學習復盤的方法) B、從對待孩子考試的結(jié)果交流對話開始(這個點也 比較重要,你如何看待成績和結(jié)果) C、平時要多教導孩子這種思考方法(教導的方式基 本都對兒童無效)
D、自己對結(jié)果主動用復盤的方法(這個重點是你要 能夠自己說出來孩子能夠聽到看到)
幾乎每個家庭在孩子小時候都玩過對抗游戲,比如跳 棋、五子棋、撲克牌等等,這都叫對抗游戲。 這種游戲需要兩個人玩,玩的結(jié)果會有輸和贏。多數(shù) 孩子贏了會開心,輸了也有不高興甚至哭的,不管對 結(jié)果的反饋如何,都是比較正常的過程。
如果是學習的過程,展示出來的就是這次我考的不錯 很開心,下一次我考的不好特別難過。這都是基于對 結(jié)果的一個反饋,對人的學習和思考過程沒有任何的 好處。
如果知道自己贏了的關鍵是哪幾個點,那么下一次在 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就可以繼續(xù)沿用這個招數(shù),還可以 致勝,這就是規(guī)律的運用。
別小看這個,小到學習知識大到市場銷售都是需要尋 求規(guī)律的過程,找到規(guī)律使用規(guī)律就可以反復達到自 己的預期。自己輸了最主要在哪幾個點,下一次我可 以避免這樣的情況或者可以嘗試其他的情況,就把向
內(nèi)的失落沮喪的情緒變成了理性的指導并改變之后 自己的行為,自然也就不會再糾結(jié)在這一次失敗之 中。
每次看到結(jié)果的時候除了對結(jié)果的情緒反饋,能夠跳 出來看一下自己如何到達這個結(jié)果的過程,然后找到 修正或者可以繼續(xù)遵循規(guī)律的地方,這種思維是可以 通過對抗游戲?qū)W會的。
父母能夠做的有兩點: 1.當自己贏的時候應該自言自語說,我對剛才的這一 點最滿意。比如:我看到你最后剩下兩張了肯定不是 對子就是兩張單牌,所以我先出一個連續(xù)的,你肯定 沒有,然后再出掉我手上的對子。如果我先出對子就 輸了,你的對子果然比我大。這是自己為什么贏的關 鍵點,這個點是一個可以被復用的規(guī)律
2. 當自己輸了的時候也應該自言自語,我剛才這里失 誤了,本來我想著你連上三個我再堵住你就來的及, 我沒看出來你是連兩個空一個又有一個,我不堵的 話,你在中間一下就臉上 4 個了,我兩頭再堵就來不 及了。下次這種情況我要直接下在中間隔斷你。這是 自己的失誤,從失誤中找到了下一次碰到的解決方法
3. 這次我不太走運,如果我最后扔骰子扔出的是 2 就 正好到終點了,結(jié)果扔了 6,退出來正好停在飛機線 這里,結(jié)果你正好扔了一個 2,走到相同的,我就被 你撞上從頭開始了。要同時咱們倆一個扔 2,一個不 扔 2,下一次可沒有這么好的機會。這是對幾率事件 的分析,有一些情況自己的輸贏是憑借了一些運氣, 這一次運氣未必下一次運氣,這種運氣的情況就更沒 有必要情緒化處理了。
這三個方向都是父母可以去在每次對抗游戲之后表 達出來的,只要父母這樣表達兒童就是習得并模仿, 逐漸自己面對輸贏也說出類似的話來,這就是復盤的 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