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感覺自己回答得太好了??就忍不住存在日志里)
感覺我就是不會飛的那只鳥,但是我孩子,的確是會飛了。
1987小三時我的學校就開了英語,還有專門的語音教室。據同學回憶,我的英語成績還挺好。不過,小學只要認真,各科成績應該都不差吧。
1991上初中,學校要開俄語,但是報的人幾乎沒有,于是學校出政策:學俄語,考本校高中加三十分!我的中學太名校了,是當地的頭部。于是懵懵懂懂的我同意了父母的建議。中考時我也的確用上了這三十分,加上三十,比錄取分數線高1分。
后來,主要是自己本身懶的原因……我希望英語不會成為孩子看世界的絆腳石,所以對她外語語種的選擇,沒有猶豫。
俄語是沒有音標的,看著單詞,就能把它讀出來,這可能是我更看重娃自然拼讀的原因。
娃爸是農村出來的,聽力不練,也不知道咋練,他只練閱讀,努力拿閱讀的分。他考研的時候英語剛剛過線,大四要畢業(yè)時勉強過四級,但是到直博考試時,他的英語已經是最高分了。直博五年,娃爸閱讀英文文獻一兩百篇,博士畢業(yè)時發(fā)表4篇一區(qū)SCI。走上科研之路,娃爸讀了很多英文文獻,僅工作的頭兩年就有幾千篇?,F(xiàn)在的娃爸是靠“寫英文文章討生活”的人,今年娃爸博士畢業(yè)15年,已發(fā)表46篇TOP-SCI(第一+通訊)。娃爸的這些經歷,讓我們更希望孩子能掌握聽說技能,讓我們更相信讀英文原版更能提升英文水平。
娃開學要高一了,英文聽說讀寫早就遠遠超過曾經被她仰視的爸爸,她沒有走我的路,也沒有走爸爸的路,她走了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