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從此沒有了灰霧塵埃
因為在孕育你的那一刻
蕓蕓萬物 皆被照耀
上一期《不忘初心 愛與成長》分享了親子閱讀的意義和如何培養(yǎng)孩子愛上閱讀,很多媽媽都有很多困惑和問題,覺得已經(jīng)很累,似乎為孩子犧牲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時間空間和事業(yè),值得嗎?這次先對上次分享內(nèi)容提出的問題做個解答,然后專門針對媽媽的困惑分享些我的感受,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fā)。
Q1:繪本應(yīng)該從多大開始接觸,我家寶寶才幾個月,是不是還不適合看繪本,拿到書就會撕。
A1: 其實閱讀從什么時候開始都行,孩子在腹中就可以講故事呢,孩子主要是聽故事,孩子小是指孩子視力發(fā)育看圖還是差些,只要感興趣的好的故事情節(jié),即使超齡了也未嘗不可,親子閱讀的主旨在于享受快樂和交流感情。雖然建議盡量按年齡閱讀,但不要矯枉過正,過于糾結(jié)年齡的符合性。如果孩子撕書,想培養(yǎng)興趣就買兩本布書,讓寶寶玩的開心,對書產(chǎn)生好感,這就是良好開端。
Q2:啟蒙大卡之類的書籍有必要購買和使用的嗎?
A2:這類的書籍我家是有的,書籍的多樣性也是很重要的,這類卡片多是認知類的,畢竟城市的寶寶接觸自然的機會相對較少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寶寶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認知事物的,但我有兩點建議:第一,不要購買卡通類的,選擇形象逼真的,顏色準確美觀,大小符合原物的同等比例結(jié)構(gòu);第二,要多帶孩子去大自然,讓孩子將書中看到的東西拿到現(xiàn)實中去實踐,去真正接觸雞鴨鵝狗、虎獅豹熊。我經(jīng)常帶孩子去野外或者農(nóng)村玩,大寶8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帶他去虎園看各種虎和豹,很多人說我浪費,孩子那沒小什么也看不懂,我的實踐證明他很感興趣,科學(xué)家已經(jīng)證實,孩子三歲前也許顯在記憶不明顯,但潛在記憶是存在的。大寶在十幾個月的時候就認識了很多動物蔬菜啊,真實東西會讓孩子有感情的交流,讓書與自然融合,事半功倍。
Q3:最早從什么樣的繪本開始,如何進階性地開展閱讀。
A3:低齡寶寶的繪本閱讀的開展,可以從字數(shù)少圖多情節(jié)簡單重復(fù)卻有趣的繪本開始,比如《哇》《蹦》這兩本繪本,全篇沒有幾個字,就是講每個動物的名字然后蹦,這個繪本可以邊講邊模仿動作,大人跟著喊跟著蹦,寶寶自然就會被吸引了。大齡寶寶理解能力相對較強了,寶媽們可以按原文字義去讀,我一般的做法是新書直接按原字句閱讀,繪本字句讀的很熟了,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觀察力和理解度,我會酌情增加繪本圖片細節(jié)的解讀。
也許沒有答案
也許你已懂得
面對即是勇敢
體會便是生活
One 生命的意義
齋藤洋子《幸福的種子》手記中寫到:大約十三年前,我偶然得到一本書:《兒童之友》第一百零九期-《親切的朋友》。我覺得這本書好像為我今天的幸福播下了一粒種子。我不禁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第一次生產(chǎn)的那一刻,那種充實、美好的感受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經(jīng)過漫長的陣痛之后聽到嬰兒的哭聲,我霎時明白了一件事-原來我出生、長大,就是為了生育下一代。隨著體內(nèi)自然勇氣的喜悅,我真真實實地體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活在世上沒有什么意義,所以總是生活在不安之中。如今,我居然從孩子身上了解到自己生存的意義。大女兒的出生,也是我成為母親的開始。從這一天起,我不斷累積新的經(jīng)驗,與孩子一同成長。
曾幾何時,我也經(jīng)常會因思考人生的意義而陷入迷思,對于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容易被人生的意義、我從哪里來、會到哪里去這樣的問題困擾。如果想這幾個問題三天,一定會抑郁到想自殺,有些問題是不敢想也不能想通透的,通透的就只剩肉體。我們的工作不錯、愛人不錯、父母不錯、朋友不錯,可就是除了快樂灑脫之外對于幸福的詮釋少了些味道,因為那時所謂的幸福或多或少都夾雜著塵埃。當我擁有我的兒子,我從來不用去思考去追尋幸福是什么?因為我只要本能的付出本能的體會就得到了,原來幸福如此簡單,讓你心甘情愿樂此不疲。
印度有句諺語說:世界上一切都可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愛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紀伯倫說: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這句話平時不覺得怎樣,可是真的會有那一瞬間讓你無法抗拒,讓你酥軟。我深有感觸,一次半夜將近凌晨了,我馬上就要睡覺了,大寶甜睡正酣,翻了個小身正向著我,閉著眼睛睡夢中輕輕輕輕地叫了聲“媽媽”,瞬間我的心酥軟了,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此刻這個場景那樣簡單,簡單的沒什么可描述的,可是卻溫暖的無法抗拒,情感的噴涌瞬間注滿你的心靈,唯有此刻還有何求。我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意義,撫養(yǎng)一個我摯愛的生命是我今生最大的成就。
Two 成長的指引
我們不可能一直陪著自己的孩子成長,總有一天他會離開我們,就像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講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墒窃谶@目送的道路上,我們有忐忑、有恐慌,我們總是有莫名的無法言語的恐懼,總覺得我們給的愛不夠,總不自覺產(chǎn)生一種愧疚,反問自己我為什么沒有做得更好。
成年人想不通問題的時候去閱讀,增長智慧,尋找共鳴,變得堅強,孩子呢需要有與我們親情的共鳴之外,還要有成長的指引,親子閱讀給了我們這樣一份愛的紐帶和成長的引導(dǎo),當我們無力的時候愧疚的時候,也許親子閱讀能夠讓我們釋懷很多。
女人是軟弱的,可母親是堅強的。誠然成長的路上,會有磕磕絆絆,我們依然帶著這個小人兒勇敢前行。讓我們共同閱讀吧,將受益無窮。
備注: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家庭閱讀推廣者 愛與成長踐行者 HAHASHE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