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這幾年的熱點不斷更新,早期的大語文讓一眾家長激情澎湃,前一陣的文言文讓家長屏氣凝神,現(xiàn)在的精讀課又讓家長趨之若鶩,總而言之,語文課永遠走在其他學科的前端--就讓你抓不著摸不著,望“文”興嘆!
雖然我也在“旋渦”中,但這幾年的摸索,也多少會點“狗刨”,時不時能浮出水面自我調(diào)解下呼吸,就拿這精讀來說,我也算摸索點自己的經(jīng)驗,雖然不能和動輒幾千的精讀課比,但就像我標題寫的:家長伴讀,比精讀省錢,比泛讀增益,咱比的就是性價比!
首先家長伴讀要有個方向,有主線的基礎上,再此基礎上做額外的補充,這樣才能不亂陣腳,否則讀一讀可能自己都跑偏了,我的伴讀方法是這樣的:
主線:詞句積累--畢竟賞析可能有難度,那找好詞好句還不輕松拿下嗎?
關于好詞好句的整理,我之前有文章獨立分享過,鏈接如下
閱讀如果是“金”,摘抄就是“試金石” - 小花生 (xiaohuasheng.cn)
為什么說要有個主線呢?因為我們對精讀這件事本身都不專業(yè),也不是科班出身,尤其是從閱讀理解的角度如果去進行太多主觀分析的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困擾(畢竟我們目前的體制下,還是以考試為目的),雖然我們都知道閱讀這件事讀者不同體會不同,但對于一些名篇,你的體會不重要,考綱對作者的體才會最重要,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別弄巧成拙,老老實實從賞析字、詞、句入手,既對寫作起到積累了,又對孩子的閱讀有了一定的聚焦點。
有了主線后,那其他附加的東西可以是和寫作有關的賞析,也可以是和閱讀理解有關,也可以是和人生哲理有關,更多的就是和孩子探討,并不局限于答案。
附加:能附加的東西就太多了,我給分為以下幾個大類
1、賞析作者寫作手法,例如描寫,細節(jié)描寫+感受,為什么好,如果仿寫的話怎么仿
2、歷史背景,有的文章在特定背景下才寫出來的,那段歷史拿出來和孩子講講
3、人生感悟,有的道理,你講孩子不一定聽,通過作者寫出來,別有一番滋味,和孩子一起聊一聊,打開話題。
4、素材整理,尤其對于寫作文來說,對于現(xiàn)在對孩子來說,素材太少,而看書其實就是拓寬視野,搜集素材,這些素材做一個遷移,用到自己作文里,妙筆生花。
5、朗讀給孩子聽,我們總要求孩子大聲讀出聲,但作為家長,如果也能聲情并茂地讀給孩子聽,其實也是言傳身教,而且有些散文,“讀”就是一種感情的傳遞,他可能自己看并不一定體會,但家長讀出來,孩子的感受可能還不一樣。
6、自己做讀書卡,現(xiàn)在手機軟件那么發(fā)達,可以把每天和孩子一起積累的東西做成圖片進行分享保存,有視覺感的積累往往能促成一件事長久堅持下去
我把我以上幾種常用的伴讀方法都積累在我制作的“日積月累”卡片中,今天分享一部分
做成這種圖片的形式,有幾個好處:
1、可以和孩子一起同步,在閱讀這件事上,孩子有孩子的任務,家長有家長的任務,每天都帶著自己的理解去閱讀,才能激發(fā)出孩子的閱讀興趣,挖掘閱讀深度。
2、圖片如積月累,一年365天,如果做了365幅圖片,也是一種積累成就,孩子摘抄成本,家長可以打印成冊,這也是屬于你和孩子的戰(zhàn)利品
3、制作圖片其實也是提升家長的閱讀品味,最起碼在制作圖片中,除了摘抄,還要會思考,提出問題
總而言之,家長伴讀也是一種親子交流,我們很多時候都能做到在孩子小的時候閱讀繪本,但是孩子大了以后,確很少和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其實這種共讀更是搭建了父母和子女直接交流的橋梁,思想撞擊的機會。
我制作圖片實用度工具很簡單,就是最常見的Canva
操作步驟很簡單
這個app可以說是做各種圖片的利器,模板豐富,操作簡單。具體每個模板的操作,就和我們使用其他各種圖片加工一樣的,如果實在摸不到門道,可以去公眾號看視頻教程。
進入后,有個使用教程分列,就可以看在線視頻了。
學習型家長就此誕生了~~~學起來,如果想一起伴讀的家長,可以和我一起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