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算可理解性輸入?昨天提到了一些啟蒙遇到的問題,做點匯總,關于怎么才能做到可理解性輸入,想到哪算哪?。?/p>
對于聽力詞匯積累的辦法
1、跟娃說話:這個對于有語言基礎的家長,絕對是最有效的輸入方式。
把看得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都說一遍,家里的家具電器、小區(qū)的樓樹車、路上交通燈、超市的商品、學校的同學……
指令+動作:brush your teeth(手做刷牙的動作)、get up(起來)、kick the ball(踢球)、跳遠(long jump)
一般問句:are you happy?noisy?cross?
現(xiàn)象和事件表述;today is so cold, cloudy,sunny,it's raining
2、親子閱讀:用繪本或分級閱讀的書籍
名詞指圖、動詞tpr;(比如牛津樹第一級有一個文章是做煎餅:加面粉、雞蛋、牛奶、煎餅鍋等)
3、跟娃聽音頻、看動畫:
帶跳歌曲sss;big muzzy,佩奇、蘇菲亞、小馬寶莉等
反復聽繪本或分級
4、橋梁書、章節(jié)書等
上面提到聽力詞匯的積累,以及正確的也是最有效的積累方式。但是絕大多數(shù)家庭做不到。包括我自己其實剛開始也沒做到,然后還經(jīng)常焦慮。到底什么原因呢。在很多群里和跟不同的家長交流,會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情況是:孩子們有一些共同點:1、小時候過多過少有些輸入,無意識的、有意識的,就像昨天我的朋友說的,大量的在家放音頻和視頻,叫“磨耳朵”,卻沒有真正做到“磨耳朵”;2、上過1年以上的機構(gòu),或者自己在家啟蒙了一年,總覺得慢,達不到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另外一個媽媽說,學了一年,覺得就會一個abc;3、有閱讀意識,有些家長甚至真的買了好多書,但不知道怎么讀才是正確的。所以家長們有一個共同點:對目前的情況并不滿意。覺得自己有啟蒙意識、錢也花了、書也買了,最關鍵的是時間花了!就是達不到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
先舉幾個例子說說這些原因:
1、無效輸入:昨天說過,無效輸入的問題,就是孩子不懂的東西,放給孩子聽,也是白聽。這就是無效輸入,或者至少是極低效的輸入。
2、機構(gòu)輸入:其實大家能理解,機構(gòu)要照顧到大多數(shù)孩子,為了讓一個知識點更容易讓所有人接受,就會拉長課時,為了拉長課時,很多東西就會有些變樣。而且有時候為了展示成果,還會往應試上努力,比較容易出成績。
其實真正的啟蒙,家長最累的時間就是1-2年。其它時間,就是在找方法、調(diào)整、提供彈藥等。那1-2年,就有點像孩子0-2歲之間的學中文說話的那2年。當孩子2歲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只需要給孩子很多不同的書就行。開始是游戲書、后來是思維書、故事書、認字書等等,中文就上來了。英語也是這個路子。這是蓋兆泉老師提到的 “習得”,也是我最近給孩子啟蒙過程中學到的知識。
3、家長對繪本及分級難度的選擇是否符合孩子當前階段的需求:這個其實是講的是給孩子的書要符合孩子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比如,給啟蒙階段的孩子,直接看整句話的繪本,就不一定合適。給學了一年的孩子,看科普文章的繪本也不一定合適。
這個時候,又回到最初的一個問題,作為非專業(yè)人士的家長,這么多東西要分析、要去理解,再加上大家又那么忙。都搞不懂啊。這個時候,怎么辦??我個人的建議。非專業(yè)人士的非專業(yè)建議是:第一步,對于已經(jīng)有基礎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先弄清楚娃到底之前學了點啥。學到什么程度,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規(guī)劃好一個學習路線。這個路線,要遵循 聽-說-讀-寫的節(jié)奏。
好了,這個時候,又是一個具體問題了:咋了解孩子學到什么程度?。??我通常給出幾個小tips:
1、詞匯水平:這個可以自己下載一些詞匯表,或者詞匯試網(wǎng)站,看看處于什么水平。具體可以按照蓋老師提到的0-500,500-1000,1000-3000,3000+這幾個階段,然后才能有針對的制定學習路線和計劃。
2、閱讀水平?,F(xiàn)在也有專門的測試,自己也可以在家測試。常見的AR測試。但如果孩子還沒有進入閱讀階段,就別著急測,沒什么價值。我的建議,是至少做過分級閱讀的quiz的孩子再做。當然這是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有些牛娃可以忽略,早點做。
3、口語水平,我認為啟蒙階段就分為無法輸出,和能簡單交流了的階段即可。后面水平提高了,是后面的事情,我們這里只關注啟蒙階段的孩子。
4、字母和拼讀水平,這個其實我不是特別在意。因為如果認讀到一定階段,這個是自然而然解決的問題。
當時在跟朋友討論的時候,又追問具體怎么做,我是這么回答的:
1、孩子的聽力詞匯。知道多少了嗎?知道怎么才能知道是多少詞匯嗎?如果還是不知道。那么我再來細問問題。自己上網(wǎng)找sss的第一輯的歌曲。帶著孩子聽,不一定要跟唱,聽得時候,要求孩子做動作。能否做出來。如果不能。那就當成零基礎來啟蒙就好了。那就完全從零開始。如果能夠,那就再來點復雜的,比如找個繪本或者分級閱讀書來聽,不能聽懂,那就也還是第一階段。
能聽懂的話,至少也應該是300-500的階段了。然后再找更高級的繪本,如果能到達到牛津4-5。那基本就到500了。那就可以進入500-1000的階段。來規(guī)劃路線。如果聽不懂,就從第一步做起,打牢地樁。解決的0-500聽力問題。
至于下一步怎么辦的問題。如果不清楚,現(xiàn)在也不需要清楚,等到那個時候,自然有那個時候需要做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又變成下一個具體問題了。怎么解決0-500聽力詞匯的輸入呢?我出個最簡單的方案,但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獨特的,所以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自我調(diào)整。英文咱們的孩子都已經(jīng)5歲以上,甚至到6歲了。所以我給出的方案是80%的時間,家庭輸入+20%的時候,教學輸入。那么家庭輸入什么?教學輸入什么?我家用的最笨的,也是對家長的專業(yè)知識要求最低,但同時要求堅持的一個辦法。家庭輸入:堅持聽音頻、閱讀分級閱讀書、看動畫片;教學輸入:選一個原版少兒英語教材。我家選的是kid’s box?;蛘呖梢赃x牛津少兒英語 let's go。根據(jù)家里情況而定。這個時候最大的要求,是家庭輸入每天至少1小時以上,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積累越快。教材也是,機構(gòu)上課的班,總是慢慢悠悠的。最好自己上,或找?guī)讉€朋友一起攢班。跟老師提出明確要求。我的建議是比如KB這套書,每一級,三個月內(nèi)一定要進階。不能慢慢悠悠的。分級閱讀,以牛津為例,同樣的,1個月一定要進階。要不然量不夠,效率也是大打折扣。另外,家長也要學習。家長主要是學習理念。蓋老師的書、安妮鮮花的書等等,都是很好的理念。從中找到符合自己家孩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