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05-02
完全不用做不到,盡量不用。

早期啟蒙時,雙語是分開的,而且涉及的多數(shù)是生活中的事物,沒有中文解釋的需求。?

故事類的也不需要解釋,中間大量的形容詞、副詞、動詞這些都用上下文去理解,而且原版的好處就是生詞前后三句話基本都可以找得到相關的同義詞、反義詞或一段描述的文字,娃掌握這個技巧后,遇到生詞都很淡定,上下求索,也就明白了。

nonfiction科普類的書,屬于基礎知識型的也不解釋,用韋恩圖、歸類表這種思維導圖的模式,也能明白了,而且一般科普的專用術語解釋得更清楚,閱讀明白是沒有問題的,對小朋友而言,難度是這些專用術語除了在相關書籍里出現(xiàn)外,其他時候見的少,所以記得不太熟,但是讀得多了,混個臉熟還是必須的。比如 I Am A Leaf里出現(xiàn)的葉綠素 Chlorophill, 文章里說得很清楚,小朋友也明白起什么作用,但是當她還沒學過生物時,根本沒有“葉綠素”這個概念,要用中文解釋,還得中文再講一遍,小朋友都是懵的。我娃對chlorophill的認知就是英語書里的認知,等到學了生物后,回來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說原來chlorophill就是葉綠素啊,可不是嗎!

nonfiction science類書籍我們都是這么看的,娃上了初中后,物理、數(shù)學里很多公式、定理對應的英文術語原來就是那啥啥啥,理解、記憶都容易很多,生物學、化學里的專用名詞如果靠記憶那真是要崩潰了,可是學過英語構詞原理再加上學科知識后,那些稀奇古怪的單詞在娃這里跟白骨精見了孫悟空一樣,都會現(xiàn)原形。比如恐龍系列的書,那些恐龍的名字,拆完后再見就沒那么生僻了。

娃現(xiàn)在喜歡歷史,歷史名詞和中文名詞對應感覺也很亂,有些是意譯,有些是字面翻譯,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各看各的,只有中文、英文各自都是整體時,理解也好、翻譯也好才是有效的。所以一般我們都不做點對點的解釋。

現(xiàn)在娃看書有感想想跟我分享時,找不到能確切表達的中文詞,也就直接跟我說英文,反而我要反應一下,我需要中文解釋。
回應 舉報
贊12
收藏18

推薦閱讀

12歲
想法
謝邀。

一般帶孩子讀英文書,我是不用中文解釋的。那么怎么確保孩子聽懂了呢?一是充分了解孩子的聽力詞匯量,媽媽一般心里都有數(shù),哪些詞,孩子是理解和認識的,二是分級讀物一般都有圖,圖片信息可以輔助孩子理解。遇到從沒見過的生單詞,能用孩子已知的單詞英英解釋最好,不能的話,可以用動作,手勢來輔助解釋。

記得小豬小象里面有兩個單詞,forward 和backward ,這兩個詞以前朵朵是沒聽過的,所以我就帶著她一起做動作,體會forward和backward 。

還有例如oppo...
8歲
13歲
想法
1.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分大童和小童,如果是小童的話,可以不解釋,因為小童在上學之前,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在這個英語上面。但如果是大童的話,馬上就要上學了,他的中文的能力已經(jīng)很強了,這個時候其實并不用介意用中文去解釋英文,反而這樣做更加高效,能讓孩子盡快了解英語的意思,更快的使用起來。

另外也分階段,比如說剛入門的時候,很多都是一些簡單的詞匯,解釋一下詞匯的意思,反而會更加高效。到后期孩子的能力水平很高了的話,很多詞匯自己就能通過猜測,而知道它的含義了。

很多人不去解釋,是...
7歲
14歲
想法
如果這是個有效率的解釋,那么why not?我們再如何強調(diào)原版輸入,娃還是非母語娃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用娃的強勢語言解釋也不失為好方法。但是,說實話有很多詞是辭典上的簡單翻譯無法傳達的,這種情況下我更傾向于用簡單的英語來解釋。所以我手機上常備兩個電子辭典,一個是歐路詞典,一個是韋氏英英詞典,會對照看。另外,遇到娃不會的中文詞,其實有時候我也會用她已經(jīng)學會的英文詞來解釋。因為英語比漢語實在是簡單多了,同等時間投入的情況下娃自然而然會英語的認字水平優(yōu)于漢語。這點也蠻讓人發(fā)愁的???..
10歲
17歲
想法
關于這個問題我談談我的做法和理解。我家老二因為中文開口就晚,所以我是在她從不到兩歲時開始才英語啟蒙,那時候她中文能聽懂很多,只是自己能說的句子和很少。最開始我按照很多書上或者論壇上的建議給她念英文故事繪本,我隱約的感到她除了對那些圖片有興趣,可能對我說的東西完全不理解,畢竟在一個中文環(huán)境泡了兩年的孩子一開始對英文肯定是不明白的。母語強勢這個問題是無法回避的。所以我就讀一句英文,講一句中文,我感覺這樣下來她比只讀英文那種模式看書更持久也更有興趣。隨著她對讀物的理解和重復,我慢慢...
自己能讀懂的不解釋;不懂的,能用英文解釋的用英文,能意會的意會,英文不夠用就上中文。

基本上中文閱讀怎么讀,英文閱讀也怎么讀,沒有什么好糾結的。
15歲
想法
我家小小朋友開始英語啟蒙是5歲左右。讀英文書,我基本上不給孩子解釋中文,盡量培養(yǎng)英語思維。那我怎么做呢?

最初學習時,一般用的教材都是帶圖片的,我會在小朋友讀到新單詞時,指給小朋友看,或者她讀完之后,讓她指給我看。

怎么指呢?

一般名詞好辦,直接在圖上指出對應的內(nèi)容;還可以過一段時間后,自己找相關圖片,或者玩具,讓小朋友來我說你找,或者你說我找,輪流來。

動詞呢?就和小朋友表演出這個動作,小朋友也會很喜歡,搶著給你表演。

介詞也可以用這種動作表演方法。

現(xiàn)在讀的多...
14歲
想法
分年齡,分科目決定。

不需解釋的:

1.小娃啟蒙那些分級不解釋。

小娃不會說話時人家才不挑語種。而且初級分級看圖就了解不需要解釋。

2.能用簡單英文解釋某詞,能有圖片展示的名詞,能用動作演示的名詞不用中文解釋。

需要中文解釋的:

1.大童中文強勢不愛太低幼分級,一本簡單繪本可能也有所排斥。事先用中文聊一下劇情,盡量不一句句翻譯。

2.科普類。媽呀,中文能說明白就不錯了。這里我會用大篇中文解釋某現(xiàn)象,解釋明白了再回去看原文。
11歲
想法
不糾結,盡量不用中文解釋,可以指圖做動作,英英解釋,實在不行就上中文,當然如果同本書最多只解釋兩次,不會解釋第三次。
7歲
想法
從道理上說,不該解釋。但是小寶寶讀書,興趣最最重要,有了興趣孩子才能讀下去,才能有效地輸入與輸出。沒有孩子愿意閱讀和主動學習的這個前提,談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無疑是緣木求魚。所以,我認為:

1.不要選擇明顯高于孩子英語詞匯和理解能力的書籍,遵循二語學習的i+1選擇。i是孩子現(xiàn)有水平,+1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一點新知,以達到兩者的平滑契合與穩(wěn)步升級。

2.孩子的聽力詞匯和英語認知水平,家長基本是心中有數(shù)的。有了這個前提,可以進行如下操作步驟:

a.確定孩子能聽懂的,不解釋。

...
13歲
想法
遵循以下原則:

1.孩子不問就不解釋,一個閱讀里不超過10%的生詞是不會影響整個閱讀理解的。孩子完全可以借助圖畫和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家長不確定的話可以問兩個小問題來確保他看懂了。不建議讀一遍翻譯一遍的方式。如果生詞量超過限度,導致孩子不能理解閱讀的內(nèi)容,那應該做的是降低一個級別去讀,而不是逐字逐句解釋。

2.對于關鍵詞和詞組,孩子問的話就用他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不限于英文,中文也完全可以。事實上中文解釋并不會影響孩子思維習慣的形成和英語作為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習得,這之間...
美玫媽
美玫媽
作者熱門分享
聽寫訓練三年  贊115 · 收藏819 · 評論82
Wonders怎么學比較好?  贊6 · 收藏726
漢字識字啟蒙分享  贊74 · 收藏541 · 評論37
組隊學習 Great Writing 小結 (一)  贊54 · 收藏326 · 評論48
組隊學習Great Writing 小結 (二)  贊30 · 收藏167 · 評論16
組隊nonfiction: 十天快讀科一  贊38 · 收藏168 · 評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