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兒爸
波兒爸
花友號1555567
2014
粉絲 469
獲贊和收藏 2219
書架 13 >
名師精解·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四色版) 小學生經典誦讀100篇 神奇校車圖畫版: 漫游電世界
讀過 15 >
名師精解·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四色版) 小學生經典誦讀100篇 神奇校車圖畫版: 漫游電世界
書評 0
書單 0
12歲
想法
1.較為開闊的眼界。Raz、Let‘s read and find out系列等人文科普書,深入淺出,為孩子打下了較好的通識基礎。我想這是最明顯,也最主要的
2.活潑膽大的性格 原版書和動畫 電影里的孩子通常調皮搗蛋 卻又屢建奇功 連帶著孩子也覺得這是正常的 完全沒有框子里的樣子 跟大人說話也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孩子
11歲
想法
“雙減”之后,養(yǎng)兒育女請握緊這個抓手

雞或者不雞,這篇文章充分說明了我的觀點與想法。從來沒有焦慮過,也許是因為從一開始(決定要孩子那一刻)對養(yǎng)孩子這件事考慮的比較多,做了很多思考,也結合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借鑒了服務過的500強公司的管理體系,為孩子定制了成長框架。一晃已經過去四年了,實踐證明,沒有走偏。而“雙減”政策正是完美的證明了自創(chuàng)的這套框架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下面這些文章,也許會給您一些啟發(fā),歡迎討論??

貓爸可以教出虎娃來嗎?
爸爸帶娃不靠譜,靠什么?...
11歲
想法
將欲取之 必先與之 家長不妨抽空也看看米小圈,個人感覺沒有那么口水?? 換個念頭想一想,能和孩子share共同的東西(文化、書、興趣愛好等)是很難得的。借著這個機會,試一下,總有一天,孩子會轉換興趣,也會對家長所感興趣的東西(四大名著、中外經典)展現(xiàn)出興趣。
11歲
想法
畫(技巧)的背后是大腦(思考) 畫筆是思想的輸出工具。

創(chuàng)意本身大于畫得好看。

我娃從中班開始學畫畫,頻率一周一次,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效果一定是有的,畢竟專業(yè)的老師對技法理解和傳授的能力在那里,不然人家也吃不了這碗飯。但是,如果僅僅是把孩子交給老師,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家長千萬不能被繪畫課所展示的成果所“蒙蔽”,一幅像模像樣的作品,并不能代表孩子充分的思考、理解,然后輸出。

家長所贊許的結果,往往就是孩子努力的方向。平時還是要鼓勵孩子多思考,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創(chuàng)意,好看與否其實遠不如有沒有創(chuàng)意重要...
7 7 18
11歲
想法
如何訓練?還是得由想參加什么比賽來決定 創(chuàng)新能為業(yè)務帶來什么?這是企業(yè)內部常要被問到的問題。再多美好的答案,最終都落在盈利模式上(賺錢的能力)。

當場景切換到了教育,那么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長(業(yè)務負責人)來說,問題就會變成這種創(chuàng)新能為高考帶來什么?如果答案不確定/明確,那么很少會有家長會讓孩子去嘗試,因為這是這個家庭唯一的“產品”,沒有試錯空間。

但總會有特立獨行者,無論是在商業(yè)世界中,還是在家庭教育中。關鍵看你能不能玩得起,能不能輸?shù)闷穑?br/>
如果您能非常明確的確定孩子15歲時要走的路,那么大可以放手去做,沒有什么...
11歲
想法
過不過洋節(jié)這個話題不能細想 我的基本觀點是順著孩子的需求,他想體驗,我會安排。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探索不同文化;
2、構建孩子的世界觀;
3、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

但過洋節(jié)這事兒真不能深入探討,一旦上綱上線,這問題就大了。意思大家都懂,這里就不多說了。

孩子要具備基本的思辨能力,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現(xiàn)在的生活從哪里來。具備堅實的核心價值觀之后,體驗其他文化和習俗都是錦上添花,不然就可能喧賓奪主啦!

當然,萬圣節(jié)對我們來說徹底無感,畢竟東西方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
3 5 1
11歲
想法
大家來說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吧 先來說說自己的心愿:

1、健康、陽光、自信

2、成年以后有做選擇的能力與自由(有向前奮進拼搏的勇氣,也有轉身離開的坦然與淡定)

培養(yǎng)波波的所有努力都是圍繞著以上兩點。

以身體/心理健康、習慣性格為成長支柱,以學習、思考、實踐為認知體系,這就是波兒爸多年前為孩子設計的成長框架。
爸爸帶娃不靠譜,靠什么?
爸媽沒有三頭六臂,養(yǎng)娃怎能風平浪靜?
不一樣的熊孩子
11歲
想法
世上無難事,只要你肯花時間 看圖寫話:
1、要【看】見,需要孩子會觀察,仔細的觀察;
2、要【想】到,看到了一幅畫,開動腦筋去思考這幅畫要表達什么意思,天馬行空也無所謂,關鍵要敢想;
3、要【寫】出來,這就需要孩子會拼音,并且具備一定的詞匯量。這些東西哪里來?其實都是在日常親子閱讀、交流中,孩子從父母的身上學來的。

這篇日志里,我分享了和孩子交流,引導他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非?;〞r間(每天有可能需要在一起聊三四十分鐘,然后還要整理,基本一個小時打底。
幼升小的第一周,我問了孩子這8個問題——…
...
8 9 23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頁 >